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让中国民用航空“两翼”齐飞



2016-03-11   作者:钱春弦  来源:新华社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作为现代交通运输界公认的黄金产业,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并称为航空的“两翼”。我国航空运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差距就是潜力。就如何让中国民航“两翼”齐飞,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日前在爱飞客“两会”之夜上接受了新华社客户端的专访。

  腾飞“十三五”:向一万亿元冲刺

  新华社客户端:“十二五”已经收官,我国通航产业总体发展如何?

  冯正霖:通用航空是民航业发展的基础,航空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航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十二五”时期,通过推进法规建设,优化运行环境,夯实基础设施,加强统筹规划,改进行业监管和完善配套政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到2015年底,我国通用机场(含临时起降点)已经有300多个;通航公司281家,通用飞机2186架,飞行小时73.5万小时,“十二五”期间,通航企业数量、规模、飞行小时三大指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4%、15.9%和14.9%;通用航空从业人员达到14500多人,比2011年增长了6.2倍。

  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并称为航空的“两翼”。我国航空运输规模已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二。但受诸多因素影响,比较其他发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相对落后。不仅落后于美欧澳等发达经济体,也明显落后于巴西、南非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国内各相关行业相比,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产业已经取得世界领先水平,但通用航空还处在起步阶段。

  差距大,潜力更大。通航产业发展将迎来加速期,预计“十三五”末,全国通用机场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航空器将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将达到200万小时,产业整体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将会涌现,安全、有序、协调的航空发展格局将会初步形成。

  黄金产业:稳增长、促消费、保民生

  新华社客户端:通航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什么突出作用?

  冯正霖:通用航空产业可以说是一个极具魅力的黄金产业,一是用途广泛、形态多元、适用不同区域的需要。在东部沿海,可以提供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空中游览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在西部地区,是实现航空公共服务均等化、民航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通用航空兼具生产工具和消费品,可以服务于未来我国数十年经济发展。在社会起飞阶段作为生产工具,参与经济建设;在社会逐步发展完善阶段,参与社会的服务;在更高收入阶段拉动大众消费,很明确表现出阶段性特征。

  通用航空产业不仅可以直接驱动航空领域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同时,可作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力补充,汇集人流、物流,提高区域的通达性,旅游、商贸、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都可以从中受益。

  通用航空也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内需,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通用航空,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增强经济活力;有利于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社会公众服务和保障水平;有利于提高航空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总之,发展通航对我国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推进的快车道:将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华社客户端:能不能给大家描摹一下未来蓝图?

  冯正霖:2015年以来,通用航空业利好信息不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将通用航空与民航、铁路、公路并列,可见对通用航空的重视程度。“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制造业,推动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产业化。

  我国通用航空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民航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将会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积极推动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制订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和编制通用航空五年立法规划。

  二是简政放权,加大支持力度,创新监管模式,给予通航企业更大便利,积极配合推动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空域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是军民融合发展。我们将促进改革进程加快,加大人力财力支持,修订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通用航空。

  三是加强监管,提高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建立通用航空的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加强无人机的运行监管,提升适航维修能力。

  四是改善服务,特别是通用航空服务大众的服务品牌,建立完善运行标准体系,畅通消费者的投诉渠道,建立通航企业评价标准体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将提供普惠性的基本公共航空服务,继续扩大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的试点范围,支持通用航空企业拓展航空医疗救护和公共应急救援等业务。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