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文章 >> 正文

那座小城 那座机场



2019-07-05   作者:蒋晓霜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986年,我出生在南方的一座小城,小时候小城经济并不发达,我的童年没有数不尽的玩具和逛不完的游乐场,记忆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附近的一座已经被废弃的军用机场。那时常常跟着小伙伴们一起去那里玩,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跑道里我们尽情地撒欢疯跑。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会比赛骑自行车看谁能第一个到达跑道头,起风的日子我们在那放风筝,有时候也会钻到跑道旁的草丛里玩,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我们的脚印,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那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平淡、真实、简单又美好,它印记在我小小的身体里,没有因为我的成长而褪色。至今我还会在它身上获取力量、看清自己。

  长大后才知道那个承载了我的童年时光的飞机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废弃机场。它曾是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南方最大的中美军用机场之一,是国民政府重要的航空中转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通航机场,它的名字叫八甲岭机场。

  尽管曾经辉煌过,但它终究还是沦为了一座荒草丛生的废弃机场。直到1999年来自世界各地的飞行大师们在张家界上演了一场征服自然的极限挑战——穿越天门洞,飞机穿越天门洞后选择降落在这个废弃的旧机场上。这一盛事打破了它的平静。哥哥是军事迷,激动得带着我去飞机场上见识那些战斗机和飞行员们,机坪上乌泱泱站满了人,我和哥哥好不容易挤进了停放飞机的位置,一架架战斗机整齐地排列在那,那是我在哥哥的军事杂志上曾经看到过的战斗机,当我真的看到这一架架飞机出现在眼前时已经惊呆了,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真实的飞机。还记得哥哥兴致勃勃地找那些战斗机飞行员们一一签名,拿回家当成宝贝珍藏。短暂的热闹过后,它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如今哥哥珍藏的签名早已不见,但是当时的场景却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我从来没有坐过飞机,周围的大部分人也跟我一样,如果要出远门,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大都是汽车或者火车,一定要乘坐飞机的话,只能先辗转到长沙,那里有离我们最近的民用航空机场。2008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第一次乘坐飞机,从天津到长沙,下飞机后我拎着沉甸甸的大箱子坐汽车到长沙火车站,再从长沙火车站坐两三个小时的火车才终于到家,当时的兴奋与激动现在已经淡忘了,但是其中的曲折却仍然记忆犹新。2014年,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兴奋地告诉我,我们的那座小城终于要建属于自己的民用航空机场了。从此远在他乡的我与他们的距离更近了。2015年,家乡的机场开通了西安航线,我搭乘首航航班,历时两个多小时回到了那座生我养我的小城。后来,我和父母不再因为距离而疏于见面,也常常听他们说起跟朋友们一起相约乘坐飞机去其他城市或者其他国家旅行。乘坐飞机对于那座小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遥不可及,现在,它只是他们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中的一种。

  几年前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我发现那座废弃的八甲岭机场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桥梁,一幢幢高楼。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它已经彻底地消失了,但是在我的心里它会一直存在。它曾经安静地躺在那里很多年,它让我穿越了时空隧道,让我对过去的剪影仿佛触手可及;它默默地见证了新中国的日新月异,真实地保存了新中国的记忆。谁曾想到我现在的工作与飞机的关系这么密切,也许冥冥中是它给我的未来以启示,让我的梦想有了锦囊,信念有了仰仗……(西北空管局技保中心自动化数据室 蒋晓霜)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