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锋:中国公务机市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廖学锋7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他表示,从市场需求和热情来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公务航空的基础,政府要做的就是如何适应这一需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日发布的《时间机器——世界公务机选购策略(第2版)》报告称,快速增长的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淘金者”加入。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志清在近日举行的2014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ABACE)上也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最受瞩目的公务机销售市场之一。
王志清同时表示,在繁荣背后,我国公务航空市场正在遭遇成长的烦恼。“在经历了过去三年爆发式的增长之后,中国公务航空规模正在扩大,但是增速有所放缓。”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中国公务航空呈现井喷式发展,飞机数量年均增长54.7%,飞行量年均增长66.88%,起降架次年均增长69.09%。
2011年和2012年,中国公务机数量分别增加了53架和57架,增长率为94.6%和52.3%,而2013年仅增加了36架,增长率为27.7%。
中国公务航空集团官方网站6日公布的消息称,前几年高端公务机是市场主流,但高端公务机的消费群体毕竟有限,因此增速出现了下滑。未来,中短程公务机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并推动中国公务航空市场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
据廖学锋介绍,虽然公务航空的发展前景可期,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公务机在中国要缴纳较高的增值税和关税,分别为17%和5%,同时,由于现在人们对公务航空产业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在讨论向公务航空征收消费税。这些都对公务航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发展公务航空的另一重要制约因素,是空中资源的限制。但廖学锋同时表示,2010年8月,《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出台,这被通用航空领域认为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政策信号。该意见提出,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前为试点阶段,2011~2015年底前为推广阶段,2016~2020年为深化阶段。
据记者了解,通用航空专业人才缺失是制约通用航空发展的关键。目前,从业人员约有1万人,其中飞行、机务人员比例不到一半,专业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通用航空的发展。
此外,繁忙机场起降时刻限制,如首都机场的起降时刻限制导致私人飞机的起降同样受到限制。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民用空域资源十分有限,限制区域多,航班进出通道少,但是航班量增速过快,这使得北京地区的空域资源非常紧张。
廖学锋介绍,目前中国使用的通航飞机,包括公务机绝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飞机的进口需要严格的型号及补充型号认证。目前由于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审定工作量快速增加,以及民航局型号审定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这个过程过长,影响了飞机的引进。
通航飞机包括公务机的进口仍然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税,4%-5%的关税。这一税率远远高于航班飞机的4%的增值税和1%的关税的水平,高额的关税严重地制约了通用航空业的发展。
从用户的角度看,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鑫认为,对于公务机复杂的购买过程和繁琐的法律事务,以及飞行员培训和后续专业维护等问题,用户不仅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包括飞机型号选择、购买合同谈判、飞机内饰及装选设备选择、飞机外部喷漆方案制定、飞机管理合同谈判、融资需求等一系列的服务,也需要相应的厂商及产品介绍。
截至2012年11月底,我国持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49家,已批准开展筹建工作的通航企业超过100家(其中拟开展公务飞行业务的有50家)。
廖学锋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公务航空将会以高于25%的速度发展。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