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博利
近年来,首都机场始终把“打造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作为整体战略和发展方向。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首都机场已经成为拥有3条跑道、3座航站楼同时运行、年旅客吞吐量超过8300万人次的大型国际机场。但随之而来的是空地运行资源日益紧张,业务量增速日趋减缓的发展瓶颈期,以及国际旅客、中转旅客占比偏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这一时期,恰逢国际航空业快速变化、国家经济加快转型。在持续推进国际枢纽建设的进程中,首都机场将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第三届北京全球友好机场总裁论坛期间,记者采访了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博利。
调结构挖资源,加快枢纽建设步伐
“我们的中转旅客数量正稳步增长,今年前6个月,首都机场中转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4.8%。其中,国际转国内、国际转国际的国际中转旅客同比增长15.5%。这反映出首都机场在优化航班结构、中转旅客数量方面是有潜力的。”史博利告诉记者。
“为应对资源不足的挑战,我们积极调整航空业务结构,深挖运行资源价值。”史博利说。早在2013年夏秋航季,首都机场就联合民航华北管理局开展了航班时刻优化工作,重点对早出港、晚进港的航班时刻分布进行了调整。此举有效减轻了机场早晚高峰的运行压力。
在深挖运行资源方面,首都机场始终致力于将枢纽战略转化为与航空公司的协同战略,已与驻场航空公司在枢纽建设上达成共识,并将继续深化与航空公司的合作,推动以枢纽战略为导向的航线网络布局建设,为旅客提供更高频率的中转航班和更便捷的中转衔接时间选择。继2014上半年成功缩短T1航站楼最短中转衔接时间之后,2014下半年,首都机场将在T3航站楼推进星空联盟首都机场无缝中转枢纽项目,优化联盟成员之间的中转衔接。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中转旅客服务体验。
史博利认为,交通一体化作为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目标是尽快实现京津冀陆海空全方位对接,构建全面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多机场系统的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首都机场的功能定位应是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推进京津冀地区民航运输协同发展,亟须进一步优化首都机场航班存量结构,加大国际航班比重,促进国际航线发展,优化机场航班波,增强枢纽竞争力。他表示,在高峰小时航班容量增加的同时,首都机场将借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力,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运力匹配、交通支持等因素,研究提出现有航班时刻结构性调整的新思路,将释放的优质时刻更多地用于国际航线航班,进一步加大国际航班在首都机场的比重,提高国际以及中转旅客的比例。
发挥政策优势,让旅客出行更便捷
“做枢纽的目的并不仅是增加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关键还要给旅客提供便利,这才是打造枢纽的真正意义”。而衡量枢纽机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便捷的通关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至今,北京已陆续对51个国家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人在北京口岸实行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史博利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有部分旅客已经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快捷,未来将有更多的航空公司和旅客关注并享受这一政策所带来的便利。同时,首都机场将借助此次论坛的会议成果,持续推进与友好机场间的交流合作,加大海外旅客对该政策的认知度。同时,在即将召开的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上,首都机场将与北京市旅游委一道,开展专门的海外政策推介。
首都机场将不断加大通程航班建设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内—国际或国内—国际中转航线实现通程航班,最大限度地节省旅客的中转时间,使旅客真正享受到首都机场通程登机业务“一票到底,行李直达”的便捷服务。此外,首都机场在尽快推动24小时过境免办边检手续政策的落地。
“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它所体现的快速集散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史博利建议在未来的交通规划中,能够更多体现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将民航、铁路、公路的优势在规划设计中进行集中体现。这将有助于机场业务结构优化、特殊天气保障、中转效率提高,使旅客得到更加愉悦的出行体验。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增强枢纽竞争力
“国际合作全球化是深入发展大背景下增强机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首都机场枢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航空业对全球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航空运输市场的竞争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共同增强枢纽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史博利说,首都机场已经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正在逐步加强与国际业界的沟通交流。截至2013年底,他们已与姊妹友好机场通过高层沟通、知识共享、员工培训、项目合作和市场推广等方式,在机场运营、商业规划及人力开发等领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
此外,在与国际友好机场加大合作交流力度的同时,首都机场也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机场协会等重要国际行业组织的事务,在人力资源和安全管理方面与国际机场协会开展了有效合作,成绩斐然。2013年4月,首都机场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机场协会培训资质证书的单位,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机场协会的卓越机场安全评估项目中。
史博利认为,与国际其他机场、行业组织和航空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首都机场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和机遇,对标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促进机场在运行、服务、安全、经营等各个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拓展优化航线网络。随着业务量的逐年攀升,首都机场的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知名度日益扩大,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今年,首都机场成立了国际合作部,专门研究国际机场业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拓展与国际机场间的合作渠道,以国际化思维推动首都机场枢纽建设。
“国际枢纽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需要民航局、地方政府和航空公司的支持,以及各机场的通力合作。相信在各方的支持下,首都机场国际枢纽建设将大有可为。”史博利对首都机场打造国际枢纽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