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刘爱华:在一线“办公”的实干家



2015-06-15   作者:何喜莲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434328184750MHB01B615C001_b.jpg  

  刘爱华: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原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感言:成绩属于辛勤努力的过去,荣誉属于共同奋斗的团队。

  光荣簿: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民航优秀共产党员。

  在中国民航大学,有这样一个地方:2005年以前,那里环境不佳,发展缓慢;2005年5月以后,这个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的教学实习基地发展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机务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中国民航大学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

  2005年5月,中航大以老实习工厂为基础,整合机务维修实习基地、飞机模拟机培训中心,组建了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刘爱华成为中心的“当家人”,担任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初到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时,面对老实习基地的各种问题,刘爱华几乎没有时间待在办公室。他深入一线,和广大教职员工打成一片,在炎热的夏季,刘爱华挥汗如雨,亲自带领工作人员进行环境整治。他早来晚走,没有一点儿领导架子,也拒绝任何特殊待遇。“布置下去的任务与工作,我一定要冲在最前面,扎根第一线,工作在最脏最累的场地,照顾每一个工作现场和每一个工作细节,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领大家。”刘爱华深有感触地说。
“怎么让员工信服,就看实际行动,不是靠说。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实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回首10年来的奋斗历程,刘爱华饱含深情。作为工程训练中心的负责人,刘爱华是大家公认的“实干家”。他喜欢到一线去,中心每个角落都有刘爱华走过的痕迹。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占地面积15.6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59万平方米;教学用飞机21架,各型发动机55台,教学仪器设备2532台套,涉及的区域广且分散,但他对中心每一件工具设备,甚至一桌一椅,都了如指掌。

  “工程训练中心的一草一树、一砖一瓦在什么地方我都熟悉,每个自习室,每台设备,我都知道它们在哪儿,每所房屋的房间号我都熟悉。”刘爱华早已把中心当作自己的家。

  仅以安全检查为例,刘爱华严格实行定期检查制度,科级、教研室每两三周必须检查一次,重点位置重点查。10年来,中心未发生任何违纪、违规问题,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受到学校的一致好评。

  刘爱华信奉“以德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理念。在工程训练中心,有一套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中心制定的任何规章制度,一切出发点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励大家去做事,力争使每个人在中心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做什么事都想着老师,尤其是一线老师。凡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好机会,我们首先想的是一线员工。有什么好机会都是让一线的同志去获得,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因此,我们所做的事情,老师们是看得见的。” 刘爱华说。

  谈及个人的贡献,刘爱华总是很谦虚。但在行动中,他不谦虚地冲锋在前。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边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情绪,因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处处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凡事冲在一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