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海航云董事长童甫:海航为何要开放云计算?



2015-11-14   作者:汪传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在海南航空内部各项技术相关业务整合梳理完成后,海航云的成立,意味着云计算将从解决海航内部业务,转向开展对外业务。

  人们在今年双十一零点左右并不顺畅的购物体验,将背后的云计算等相关服务再次推向风口浪尖。而在云计算市场中,今年年中成立的海航云科技公司,无疑是一张稚嫩的面孔。

  海航云科技归属海南航空公司旗下,提供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搭建到云计算资源租用服务的云计算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包括IAAS、PAAS、SAAS、云端及云运维等多层次在内的云服务。海航云科技旗下创投公司海创百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及创业孵化器,为创客提供资金、技术以及管理咨询服务,目前已孵化出包括喆喆兔在内的三家公司。

  海航云科技董事长童甫近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海南航空内部各项技术相关业务整合梳理完成后,海航云的成立,意味着云计算将从解决海航内部业务,转向开展对外业务。

  目前,海航云在海南航空整体战略上处于“新兴培育业务”。童甫称,集团对其最终要求是提升行业地位,其中评估数据包括交易量、收入和客户数量等。从战略性产业逐渐成长为海航的支柱产业,则被定义为海航云的未来目标。

  走向外部

  《21世纪》:目前海航云在数据中心方面的储备情况如何?

  童甫:目前海航云在北京、海南海口和澄迈自建了三个数据中心,同时和其它合作伙伴在数据中心方面展开合作。对于推出基于云的服务,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现在公司的服务器数量在三千多台,目前阶段主要满足内部需求。市场上已有的数据中心包括IDC、CDN等多重市场,而海航的优势在于对实体资产运作有经验。

  《21世纪》:为何海航选择从解决内部业务走向对外提供服务?

  童甫:目前海航将云服务作为战略培育性的业务。从系统集成开始,我们的客户就不仅局限于海航内部,事实上,超过一半客户来自外部,其中包括政府客户。目前在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领域,外部业务占比在40%左右。

  目前“智慧城市”项目已在海南落地,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对接了500多家商户,主要针对企业端,在这方面将向跨境支付、面向个人方向发展。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相比,我们目前这一数量仍旧很小。但市场处在变化之中,未来有可能出现新的机会。

  《21世纪》:进入竞争颇为激烈的市场,海航云的优劣势是什么?

  童甫:我们的优势在于消费场景,包括从消费场景出发,解决体验、IT架构等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和产品模型。当下“API”经济是热词,连接融通的生态平台是未来的趋势,和外界通过API接口的方式进行对接,这样的生态平台未来想象力会非常大。我认为目前国内大的互联网公司事实上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此外,客户资源的积累也是很重要的优势,海航以往产生过交易的黏性较强的客户群体。

  外界认为我们骨子里缺乏技术基因,事实上这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之一。航空公司历来强调的安全等特性,事实上和互联网公司强调的自由开放有所不同。目前集团层面对公司的态度是“任其生长”,但从员工激励到组织架构等方面进行重构,均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将孵化项目一半的股份给予创业团队,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已经是一项突破。

  开放的应用场景

  《21世纪》:目前海航云旗下基金的投资倾向是?

  童甫:一方面孵化自己的创业团队,也在看市场上的一些项目,形成项目库。我们将内部的大数据相关部分进行挖掘后,会将其与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尝试使数据之间产生关联。事实上,“云服务”加“创业平台”的模式,目前在国内已有案例。

  我们目前已孵化出的项目包括针对海南市场的租车公司,将海南当地租车公司资源放在线上,针对用户提供在网络渠道上的租车平台。我们后来主动购置了一批新能源汽车放置在平台上。另外,我们在充电桩领域也有试水的可能。

  《21世纪》:电商服务曾经是不少国内云服务提供商的突破口,那么海航云未来的主要应用方向是?

  童甫:企业的技术发展路径不止一条。我们现在有自己的云平台管理系统。单从航空行业来说,这一方向的应用范围就非常广泛,我们甚至可能将云服务提供给其他航空公司使用。我们还和包括全国供销总社在内的一些机构达成了合作,此外在医疗养老方面推出了诸多项目。

  我们将从海航的场景起步,但逐渐走向开放,海航云的团队已从互联网公司和外企挖掘了一批人才。此外国家目前也强调信息安全和民族产业,对产业来说均是下一步发展的机遇。

  针对未来海航旗下全链条业务,我们为其提供底层的架构。其中,大量数据在“脱敏”之后,我们将会对外公布。目前,海外在政府数据公开方面比较超前,这也可能是一大趋势。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