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对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思考:隐患如刺,拔除有道



2016-12-07   作者:李宏伟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安全隐患就像扎入人体中的刺一样,即便刺在肌肤,若不及时剔除也可能引发炎症,伤及肢体;何况刺在要害,不容耽搁,除之后快,否则必然危及生命。

  有刺即拔,有病即治,比喻浅显,道理也并不深奥,但面临实际工作,却不那么简单。从运行保障单位角度而言,有刺不拔,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曰讳。保障单位领导并非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够,而是过于自信,一力承担,自以为所管工作尽心到位,听闻安全监察部门、兄弟单位、内部员工提出隐患意见,觉得面子上不好看,领导面前说不过去,所以有意回避、遮掩。常见的托辞是“你们不了解情况”、“实际不是那样”、“那么做另有原因”等等。这在有一定成绩甚至有先进荣誉的单位比较常见。二曰忙。忙于阶段性、突击性、事务性具体工作不能自拔,常有“等忙完了这段再说”、“有替代措施就行”、“基础性工作需要慢功夫,缓一缓可以理解”的心理。这在基层保障单位普遍存在。三曰难。消除安全隐患,有时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需要协调利益相关单位,不是某个保障单位单纯能够完成的,于是畏难情绪滋生,“反正隐患已经找到,解决不是我们的事”。这在有一定职能的基层保障单位中并不少见。

  以上原因或借口,根源在于认识,为消除安全隐患自设障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在视安全为生命的行业里,在“零容忍”的要求下,不拔除隐患之刺,有悖于我们职业的初心。结合现场指挥中心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有三点想法:

  1、要果断解决力所能及的安全隐患,自己拔刺。仅涉及单位内部的安全隐患,整改容易但常被忽略,宜盯住不放,务求逐项落实;涉及职责交叉的隐患,要有担当意识,向前一步,主动承接,主导整改。年内我们依据8月份制定的整改治理办法解决了内部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问题,效果良好,说明相关机制运行有效,值得坚持。但在员工自愿报告引导、运用分析工具深入自查等方面指挥中心做得还不够,要向驻场航空公司、机务工程分公司等兄弟单位认真学习。

  2、要推动解决久拖不决的安全隐患,合力拔刺。涉及人员增补、资金投入的整改项目,不是本单位能够解决的,易产生等、靠、推思想,尤须自觉克服,宜主动与机关职能部门沟通,说明情况,求得认同。指挥中心场道评估、灯光升级改造、应急救援设备等整改项目涉及资金千余万,但近期职能部门经研究均已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解决时间已定,合力整改效果显著。

  3、要探讨解决安全隐患的难点问题,借力拔刺。净空环境整治、鸟害防治、围界外环境整治等涉及周边多个单位和村落,历来是安全整改的难点所在,如不整改到位,安全危害极大。中心场务部门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和村级机构,已砍除围界超高树木近200棵,鸟害生态整治也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拟研讨依法整治的新思路,尝试推动《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地方立法工作,其他机场已有成功经验,需要考察借鉴,适时启动。

  保障单位对隐患整改的认识如果存在问题,未免迟钝,自我容忍,必误大事。基层管理人员履职务在实干,要以发现隐患为能、消除隐患为荣的态度认真体会、践行集团公司的“安全三观”,愿与各位同事共勉之。(河北机场集团安全运行总监 李宏伟)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