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航班,为什么延误那么多?
前些天,因为航班延误的话题,接受了众多媒体的采访,从央视的新闻1+1,到晚间新闻,再到新闻周刊,以致地方性的传媒。央视,毕竟是大传媒机构,对待新闻与评论的专业性与责任性还是不错的。但一些地方性媒体,尤其是类似香港南华早报这样的传媒,的确是有专业性不够之嫌,不想说他们恶意修改“采访的内容”,起码是曲解了接受采访者的本意。因此,对于航班延误这个话题,我想还是自己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从目前的现实看,我们的延误,统计的结果肯定与大家感受的结果不一样。尤其是在我们大家都比较“急躁”的时代,感受的延误更是远远高于统计出的延误。因为,在进行正常性统计时,是要考虑地面拥挤与空中拥堵等因素的,也就是说,会在实际时间中扣除“固有的延误时间(一般在15分钟到30分钟不等)”。当然,这样自然也就会产生某国外机构统计出的结果,我们排名垫底的结果了。因此,我们就有必要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的航班会有那么多的延误?
首先就是资源的问题。这个资源,既包括空中航路资源,也包括机场地面的保障资源。就如高速公路,大家都知道北京有个著名的“杜大爷”。杜大爷确实姓杜,叫杜家坎,是京港澳高速的北京出口。早先,这条高速公路的拥堵,是因为收费口不够。因此,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在杜家坎增加了很多收费口。但是,随着私家车的盛行,杜大爷的恶名又起,尤其是长假期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车辆从四环、五环过来,那都是四车道的。但是,京港澳高速过收费口之后是三车道的,它怎么会不堵呢?事实上,天空也是如此,并不是“天高任机飞”,从机场开始(比作收费站),它也同样有收费口与车道的说法,只不过它是立体的,而不平面的。
其次是航空运输系统的高度集中问题。这个问题,至少由两个因素引起。一个因素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域经济极其不平衡,造就了航空公司会把大量的运力放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是西南旅游业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造成了运营的过度集中,增加了资源不足引起的拥堵;另一原因就是国家关于机场的政策问题,虽然在2009年出台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把机场定义为基础设施了,但是机场本身在政府的管理中,仍然是企业的身份,仍然需要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自然就会造成机场费用高居不下,也就会引起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恶化,甚至是引起一些机场的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了。
第三就是行业管理的问题。虽然,这些年行业管理者在航班延误治理方面花了不少力气,出台了很多的治理方案与政策,但收效仍然让人感觉不高。除了市场发展过快这一主要因素之外,还有两个因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即:机场的容量与机场时刻的增加,在机场容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市场增加航班时刻的结果必然是拥堵。很多人会问日本的机场为什么会正常率那么高,其实,就是这一因素的直接反映。但在我国,机场容量虽然由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并认定,但航班时刻的分配与增加与否,却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大型机场的拥堵。另外一个因素,可能与部分的市场垄断有关系,就是部分航线,存在着航空公司的垄断现象,“虚占时刻”成为“把竞争对手排挤在市场之外的重要手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些机场造成了人为的拥堵。
第四是航空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航班计划编排的不合理、运力备份不足、以及对地面保障能力不足等方面。当然,也会有对市场的判断失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经常遇到的航空公司原因,航班晚到原因,有时,可能是受到这些方面问题的影响。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旅客因素,这在近些年航班延误影响因素中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这个因素,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机场所在城市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造成旅客不能按时到达机场;二是旅客自身的原因,这个原因可是说成旅客的旅行知识不足,也可以说是旅客本身的素养太低,但我更愿意说是前者。
因此,面对航班延误这样“全民焦虑”的问题,眼下最需要做的就是:(1)建立灵活、即时、多样化的军民航空域资源协调机制,确保高峰时刻民用航空资源的供给;(2)坚持科学的航班时刻分配与管理方法,强调机场容量与航班时刻之间的有效匹配;(3)加强市场监督与管理,切实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出发,强化对航空承运人与各种服务主体的监督与管理。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全民的参与,大家都来提高自身的旅行知识,做一个合格的旅行者。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援疆天路”飞架天山南北
- 下一篇:韩亚空难—安全与效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