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五大机场深化合作路径再思考
自2001年起,珠三角地区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五大机场为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建立了每年轮流主办的“大珠三角地区五机场主席会议”机制。2013年主席会议日前在珠海机场召开。在《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等行业、区域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珠三角五大机场的深化合作迎来了历史性的“黄金机遇期”。笔者认为:相关机场管理者应积极需要运用“协同创新”的新思维,去思考如何开创“合竞共赢”的新模式。
一、通过股权安排统一各方利益
“和而不同”是竞争者之间合作的普遍范式。在本次主席会议上,与会者不难关注到五大机场管理者对其之间开展实质性、务实性合作问题的关切。在现有的五大机场的四个管理和四个控股主体的情况下,大家面对同一块珠三角航空客货运输市场的“大蛋糕”,相互有所保留是难免的。虽然“一国两制”对这一共同市场有所分割,但随着粤港澳经济“一体化”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预见到这种人为的市场壁垒必将损害到各方利益。建议广东省机场集团、香港和澳门机场控股公司、深圳市国资委这四个珠三角五大机场的资方,通过一定制度安排下的适当比例的股权置换安排将五大机场的经济利益加以一定程度的趋同操作。这种在资本层面的“协同创新”机制必将有利于实现五大机场间务实项目的开展,进一步强化彼此间的合作关系和弱化彼此间的竞争关系。
二、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各方优势
五个直线距离均不超过150千米的大城市,拥有五个国际机场,并且它们拥有合计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超1.2亿人次和600万吨的惊人运营能力,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奢华”配置。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随着商贸和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航空市场的客货运量增长依旧显著,到2020年,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33亿人次和1000万吨,到2030年,客货运需求量达3.87亿人次和2000万吨。面对如此诱人的“大蛋糕”,五大机场唯有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方能实现“按劳分配”而不是“损人利己”的合理市场份额。例如:广州机场应强化其重要国内枢纽的优势开通更多国内外航线,打造珠三角国内客货门户;香港机场应强化其国际枢纽的优势拓展更多国际航点,打造珠三角国际客货门户;澳门机场应强化其擅长葡语的优势发展更多拉美欧洲航线,打造珠三角特色客货门户;深圳机场应强化其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和临近香港的优势,打造珠三角高新货运门户;珠海机场应强化其在航空会展、通航制造、飞机维修等航空辅助产业的优势,打造珠三角航空辅助产业基地。
三、通过空铁联运构筑完美体系
如何有效地将五大机场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珠三角客货源在它们之间的高效流通以此带来协同效应,使五大机场能够为旅客和货主提供最为便捷的航空运输方案,这是历次主席会议讨论的热点。珠三角地区高密度的机场事实上已经基本上消除了它们各自的区位优势,如果使用准时、快速、便捷的地面运输方式将五大机场高效串联起来必将实现“5个1相加大于5”的协同共赢。随着珠三角高速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五大机场的优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可以设想:通过机场高铁东线连接广州、深圳和香港三个机场,西线连接广州、珠海和澳门三个机场,通过港珠澳大桥延伸线连接香港和澳门两个机场。这样就可以在五大机场之间实现20-40分钟内完成的高品质的基于陆路的跨越机场中转。例如:前往港澳的大陆游客和国际中转旅客可由广州、深圳、珠海机场前往港澳;前往大陆的港澳及国际人士可由广州、深圳机场飞往大陆的目的地城市。由空铁联运搭建的珠三角地区航空运输体系新模式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珠三角现有航空资源的潜力,有效降低客座率偏低航班对空域资源的虚耗,增强珠三角始发的国内国际航班的综合竞争力。
四、通过共促联动突破发展瓶颈
以上讨论的是五大机场之间的关系,当它们面对非航空资源约束时,更需要五大机场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在中央、特区、地方、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积极建议:实行统一的航班中转协议,通过协调海关、边防等各部门关系,尝试推出珠三角机场统一国际中转区;实行统一服务流程及质量控制标准,适时推出珠三角共享机场计划;共同建立航校,为全面提升珠三角机场航空客货运输服务质量提供人才保障;在服务外包领域采取统一集中发标采购,共同降低各自运营成本;在五个机场范围内推进土地、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全向交流,以共同提升珠三角机场的全球综合机场的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为保障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高效航空运输解决方案为己任。
借用民航广东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李淑亮在会上表述:珠三角地区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主要产业和经济规模为支撑的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正加速形成。五大机场应发挥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之,笔者认为:珠三角五大机场的美好明天取决于其管理者今天的务实行动。秉承“协同创新”新思维,开创“合竞共赢”新模式将是可以期待的实现路径。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韩亚空难—安全与效益的思考
- 下一篇:航空货运企业如何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