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黄玲:业在于精 人在于情



2019-06-10   作者: 张玮玲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微信图片_20190429135903.jpg

   对于第一次来到配餐部包装车间的人而言,分清方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层楼大小的包装车间犹如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里里外外细细走上一圈往往要花费近半天的时间,然而,对于配餐包装经理黄玲而言,这是她最熟悉的角落。

  从1995年进入厦航配餐以来,每天上班黄玲至少会在包装车间走上两个来回。从包装线的最后一个流程点——出港厅的交接厅开始,按工作流程倒查,一路走回到包装流水线,这是她上下班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必做的事情。

  扎根一线的专家

  将生产好的餐食分门别类进行打包,听起来简单的工作,里面的门道却不少。每日逾三万份机上餐食在这里集合然后分流向不同的航班,餐食的卫生涉及食品安全,速度关乎航班正常,摆盘细节影响旅客用餐体验,一个也马虎不得。

  “了解问题到一线,解决问题到现场。”是黄玲时时挂在嘴边的话。长期以来扎根一线的习惯让她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专家。餐食怎么包装最美观,最节约成本,全厦航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其中的奥妙。她熟悉每一道餐食的包装工序,甚至在保障压力大的时候,也化身成一名普通包装工,扎到流水线中。

  一份正餐餐食,最多时包含米饭、水果、面包等数十种物料。随着发展,航线日益复杂,餐食种类也不断丰富。2018年起,公司为提高餐食服务品质,在同航班往返飞行推出不同餐种,进一步提升了包装难度。

  面对繁复的餐种和增加的餐量,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餐食的包装,黄玲花费了不少心思。“流水线上万分之一的失误率,到旅客体验上就是100%的体验。”她整合实践经验,牵头编写包装标准操作手册,涉及56条业务操作流程,涵盖原料领用、半成品包装、餐食装配交接等生产流程,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讲解包装规范,让包装这个向来只能凭经验开展的工作,也终于有章可循。

  车间里的“大家长”

  包装车间有近170名员工,是配餐部员工最多的处室。从1999年出生的小丫头到即将退休的大姐,员工年龄跨度大,加之极高的工作强度造成人手上的“入不敷出”,使得包装车间成为众所周知的管理“硬骨头”。

  “处室好比一辆汽车,员工是齿轮,我们则是维护员,只有时时关心仔细维护,‘车辆’才能正常行驶。”在黄玲的心目中,“人”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员工的心聚在一起,团队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想要抓住员工的“人”,要先抓住员工的“心”,而要抓住员工的“心”,必须要知道员工的所想所需。每年,黄玲坚持花费大量时间和员工一对一谈心,每日两次的车间巡视,也成为她和员工交流的一个好机会。

  和员工打成一片后,黄玲发现,由于长时间低头站立,大部分包装工都有肩椎劳损的问题,她着手建立理疗室,并在每天班前会上推广颈椎操,缓解脊椎的不适。针对包装线上女性多的情形,黄玲设立爱心屋,在每层楼都摆放红糖姜茶供她们饮用。

  热爱生活的黄玲,也将自己的正能量写入了处室的文化中。在她的倡导下,2017年起,车间定期开展团体活动,建设班组文化。2018年,黄玲为157位车间员工亲手送上生日祝福,老员工退休了,她便牵头为员工做纪念相册。就在这一点一滴的付出中,渐渐的,员工亲密了起来,工作也轻松有了干劲,包装车间犹如一个大家庭般团结。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