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看,哈尔滨机场未来的“国际范儿”



2018-09-03   作者: 仇建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s_a433cde1918f43929a032692cf473796.jpg

  8月23日,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暨国际航线推介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首都机场集团及几十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和旅行社、60多家国内外媒体的相关人员齐聚一堂。

  国务院出台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逐步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庆、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等机场的国际枢纽功能”,哈尔滨作为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航空枢纽。面对新的机遇,龙江空港正在构筑东北亚辐射中心,着力连通美洲重点城市,打通欧亚空中走廊,扩大国际航线“朋友圈”。

  现实优势:地处东北亚区位中心旅客量位居东北之首

  黑龙江省地处中俄蒙日韩朝东北亚区域核心腹地,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黑龙江省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地缘政治优势,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哈尔滨市作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枢纽,面向东北亚的门户地位进一步凸显。

  “十二五”以来,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6%和7.6%,其中哈尔滨机场分别为14.6%和7.9%,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9和2.6个百分点。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居东北之首,今年将突破2000万人次。预计至2035年,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速,而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速将超过10%。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激发更大规模、更高品质的民航需求,成为推动哈尔滨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根本要求和内在动力。

  积极推进民航发展及建设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开放格局,协同推动内陆、沿边、沿海开放,建成陆海内外联动、空地协同互济的开放新高地,全面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深化巩固提升中俄全面协作伙伴关系,建成面向全国的对俄开放开发服务平台,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入发展。

  同时,培育壮大新动能是东北地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发展任务。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作为新动能加速器,有利于把黑龙江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加快集成。黑龙江省及其辐射的东北亚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4小时航程涵盖从极地冰雪至热带海洋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热点旅游产品。黑龙江省是我国少数具备飞机整机及航空发动机生产能力的省区之一,也是我国支线机场密集、通用航空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充分发挥民航在推进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旅游、产业、民航融合发展将形成我国沿边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业拉动点与市场消费点,有利于黑龙江省在“东北振兴”中先行先试,引领带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基础保障:航站楼增至3座实现“陆铁空”零换乘

  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支撑。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硬件保障项目,2018年4月底,哈尔滨机场本期扩建工程第一阶段13.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建成投入运行。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包括其余3万平方米T2航站楼,及6.7万平方米的T1航站楼改造正在加紧实施,力争2020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推进方案,各项前期工作正全面推进。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以2030年为建设目标年,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航班起降47.8万架次需求。工程总投资约480亿元。二期扩建工程的实施,将给哈尔滨机场核心的“三区一中心”带来“质”的飞跃。

  二期扩建工程采用平行跑道构型,新建东二跑道长3600米,与现有东一跑道间距760米,可以与东一跑道同时起飞或采取“一起一降”模式运行;新建西一跑道长3800米,与东一跑道间距2350米,相对东侧的两条跑道可独立运行;东西跑道之间,修建南、北两组独立垂直联络道。建成后,哈尔滨机场飞行区指标从4E提升至4F,可满足全部机型运行需求。

  规划中央航站区,新建约5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约150个机位的停机坪,国际及地区业务集中布置在T3航站楼内,现有的T1、T2航站楼全部作为国内航站楼使用。建成后,哈尔滨机场航站楼面积将达到70余万平方米,机位达到230余个,容量较现有设施提升2倍,廊桥机位占比由目前的26%提升至67%,运行保障能力和旅客服务体验将得到极大提升。

  初步考虑,在机场现有货运设施基础上,于东一跑道东侧规划新货运区,与临空物流产业设施一起,总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共同实现年货邮吞吐量80万吨的保障能力。扩建完成后,货运区布局更加均衡合理,与临空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时,在T3航站楼前规划建设集公路、地铁、高铁、城际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完成后,哈尔滨机场将根本扭转换乘形式单一的局面,旅客可在交通中心内完成“陆、铁、空”的零距离高效换乘。

  运力目标:年旅客吞吐量将达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

  “构建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特色枢纽网络,打造东北亚地区核心航空枢纽、中蒙俄空中走廊辐射中心、连通美洲的战略支点,建成面向北美的航空物流中心,构筑东北亚面向欧洲的重要门户,同时建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航空都市区。”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海涛清楚地描绘了哈尔滨国际枢纽的发展蓝图。

  按照规划,到2025年,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运行效率稳步增强,国际航空服务水平显著改善,基地航空公司建设与航线网络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奠定国际航空枢纽发展基础。

  预计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630万人次。建成T2、T3航站楼,新增两条跑道,实现多跑道运行,机场年保障起降32万架次。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80个左右,基本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国际航线网络;中远程国际航线数量稳步增加,美欧航线网络通达重点城市。与T3航站楼同步建设综合交通中心;机场地面交通集疏运网络能力大幅提升,形成进出机场的大能力快速通道,地面交通1小时覆盖哈尔滨市主城区。同时,哈尔滨临空经济区核心区基本建成,基础设施与机场实现互联互通、产业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完善,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合作、开发开放的首要窗口。

  到2035年,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快速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基本形成,服务质量处于国际先进行列;综合交通枢纽运行高效、功能完善,国际联运服务地位凸显;航空枢纽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建成第四条跑道,进一步完善T3航站区功能,完善货运等配套设施。机场年保障起降60万架次。国际及地区航线通航城市110个左右,增加与东南亚等地区的联系,构建连通美欧枢纽机场的通畅网络。完善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地面集疏运网络,构建高效运行的空地联运系统,实现地面交通2小时服务哈长城市群、4小时通达东北主要城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区,打造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航空都市区。

  哈尔滨机场将建设成黑龙江省经济合作开放的首要窗口,打造成我国对俄开放开发的关键平台。围绕机场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旅游、航空物流、高端智造、现代金融等产业集群,建成具有龙江特色的航空都市区。

  航空网络:辐射东北亚连通欧美逐步扩大国际市场覆盖

  目前,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线23条,通达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是除北京首都机场外与俄罗斯城市间通航最多的机场。

  国际航线网络仅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没有洲际长途航线,国际航线网络布局不丰富成为哈尔滨机场的瓶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姚津津指出,据预测,从哈尔滨起飞经极地航路直飞美国,比从北京起飞可缩短航程3小时,还可节省燃油,一个航班可降低成本15万元左右。因此,她认为,开通哈尔滨至北美航线,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对形成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与北美黄金空中走廊和经济走廊,加快东北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哈尔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按照规划设计,黑龙江省将完善国际航线网络。逐步实现俄罗斯远东、日韩朝蒙主要市场的航线网络全覆盖,打造首尔、济州、东京、名古屋、大阪等日韩核心城市的精品航线;构建国内、东南亚等地区经哈尔滨至东北亚的航线网络。

  重点发展与美东北、五大湖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开辟纽约、芝加哥、多伦多、洛杉矶、旧金山等航线,适时开辟至墨西哥城、圣保罗等拉美城市航线;吸引国内、东南亚等地区开通经哈尔滨至北美地区的航线。

  依托哈尔滨至北欧、西欧航路航线的区位优势,结合本地旅客出行需求及东北亚地区中转旅客需要,开通至莫斯科、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主要城市的航线,力争实现“天天班”。

  增加至东南亚直达航线,加密及新开曼谷、新加坡、普吉、吉隆坡等航线。依托上海、广州、昆明、深圳等国际枢纽,以联程航线稳步建设至南亚、中亚、澳新等重点城市航线。

  同时,加快货运网络建设。近期开通至洛杉矶、芝加哥等货运直达航线,培育经停安克雷奇等辐射北美重点城市货运航线航班。远期增加至纽约、迈阿密、达拉斯等直达航线,开通经北美至南美波哥大等城市的货运航线。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主要机场的货运包机业务,积极开辟经俄罗斯机场至欧洲的货运联程航线。加强与欧洲货运枢纽的联系,开通至莱比锡、卢森堡等货运直达航线。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