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海航欲再度冲击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华安财险到底是谁的?



2019-11-18   作者:胡志挺   来源:澎湃新闻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1月16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航控股,600221.SH)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西北部湾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部湾航空)拟以近13.09亿元的价格从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4家现有股东手中受让17.86%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北部湾航空将持有华安财险17.86%股权。海航资本、海航投资和北部湾航空则合计持有华安财险32.74%股权。

  具体来看,北部湾航空以每股3.49元的价格,受让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资本)、广州市百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百泽)、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国华荣)、广州市鑫中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鑫中业)持有的华安财险4.76%、4.23%、7.57%和1.30%股权,交易金额分别为34900.00万元、30991.20万元、55480.53万元、9527.70万元,共计130899.43万元。

  根据北京天健兴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2019年6月30日,华安财险净资产为478774.19万元,评估值为732900.00万元,评估增值53.08%,折合每股净资产评估值3.49元。

  海航控股表示,华安财险主营业务涉及产业为航空业周边配套辅产业,北部湾航空本次收购华安财险股权,有利于北部湾航空拓展航空辅产业投资,通过股权合作强化业务合作,实现其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其风险抵御能力并进一步聚焦航空产业,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此前,海航集团在2016年曾计划通过旗下的渤海金控(000415.SZ,现已更名为渤海租赁)收购广州泽达持有的华安保险14.77%股权。不过,这笔交易随后宣布取消。

  此次转让方的实际控制人多次闪现海航身影

  其实,市场对“华安财险究竟是谁的”这个问题早有讨论。

  华安财险董事长李光荣控股的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特华投资)是华安保险的第一大股东,持股20%。第二大股东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泽达)持股14.77%,第三大股东海航资本持股12.50%,均与特华投资间差距较大。

  特华投资是李光荣资本运作的一大重要平台。根据华安财险2019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截至报告期末,特华投资持有华安财险20%的股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李光荣持有特华投资98.60%股权,为华安财险的实际控制人。

  在此之前,一位特华投资的相关负责人曾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相比而言,李光荣待在深圳的时间会比北京多一些,以前有时候会来特华,有时候可能办公室都不来,更多是谈谈事情,参加一些活动,“华安可能倾注老板的心血会多一些”。

  自李光荣2002年接手华安财险17年来,该公司共计发生过十次股权信息变更,目前大体可以划分为三大“派系”,即特华系、海航系、湘晖系。

  华安财险的上一次股权变更还是发生在海航资本和海航投资进入之后。2011年,海航集团通过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酒店)通过增资进入华安财险股东名单,海航酒店之后又将股权转让给海航投资。目前,从明面上看,海航集团合计持有华安财险19.64%股权,与第一大股东特华投资的持股数量仅相差0.36%。

  不过,在华安财险11家股东中,多家小股东背后与海航之间存在较为隐秘且复杂的关联性。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自2011年引入海航集团旗下两家公司作为股东后,华安财险的股东结构至今未变。但是,华安财险的多家小股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却在发生变化。

  自2015年起,多家注册地为海南的公司相继成为华安保险多家小股东的股东,有些公司后来再将股权转给个别自然人股东,有些仍保持不变。巧合的是,在股东发生变更的同一年,这些小股东还相约入股了海航集团成员企业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

  根据渤海人寿2015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2014年的8亿元增至2015年的58亿元,当时尚未更名的渤海金控与另外8家公司参与增资,其中包括广州泽达、广州利迪经贸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利迪)、广州百泽、上海圣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圣展)和北京国华荣这5家华安财险的小股东。

  大体而言,上述公司中,有些公司最初具有较为浓厚的特华系色彩,也与特华投资同时进入华安财险,使其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控股的保险公司。不过,这类公司股东最后被与海航集团关联密切的公司取代。比如,北京国华荣、广州泽达。

  而另一类小股东,其股东曾经或现在为多家注册地为海南的公司。就工商信息来看,这些注册在海南的公司均有过海航集团的身影显现,包括邮箱后缀名为“@hnair.com”、股东或管理层为海航旗下公司人员等,但这些信息后来大部分都已更改。这类公司例如:广州利迪、广州百泽、上海圣展、广州泽达、深圳深信等。

  这些公司背后出现的多家注册地为海南的公司之间,相互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网背后,或多或少可以看出,虽然李光荣通过特华投资仍持有华安财险20%的股权,明面上为第一大股东。但众多小股东、或者说他曾经联手入股华安财险的小股东,股权或早已易主。华安保险小股东的股权在2015年都闪现了海航系公司的身影。

  对于华安保险背后的股权归属问题,此前亦有消息称,2011年,海航集团入股华安保险使其赔付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的的同时,也相当于签订了对赌协议:华安保险必须在三年内上市,以保障海航的利益;三年期满不能上市,李光荣必须转让华安保险的控股权。

  李光荣曾向身边的人谈起转让控股权的事情,有人就坦言他不应该放弃华安这个阵地。但李光荣当时的判断是,海航离不开职业经理人,他认为即便自己不控股,海航还是会叫他当董事长。

  若此次股权转让获批,海航资本、海航投资、北部湾航空将持有华安财险32.74%股份,海航集团将成为华安财险战略类股东(持股比例15%以上但不足1/3,或者其表决权对股东会的决议有重大影响)。广州泽达、广州利迪、上海圣展和北京国华荣合计持有华安财险17.84%的股权,若算上深圳深信,上述5家公司合计持股21.41%股权,广州百泽则不再持有华安财险股权。

  海航“上位”华安财险背后:已退出新光海航人寿

  海航集团的保险版图包括新光海航人寿、亚太财险(民安财险)、渤海人寿、华安财险,以及部分保险经纪公司。然而,随着海航非主业资产处置节奏的加快,其保险版图可谓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就保险公司而言,早在2015年,海航便已退出亏损的民安财险。同样是在2015年,海航系参与增资渤海人寿。原为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的闻安民也在海航系增资渤海人寿后,出任后者总经理。2018年末,闻安民又出任渤海人寿董事长。闻安民在海航集团旗下所有保险公司均有过任职,包括民安财险非执行董事、新光海航人寿董事长、华安财险副董事长、渤海人寿总经理等。

  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为渤海租赁,持股20%;第二、第三、第四大股东分别为广州利迪、广州泽达和北京国华荣,分别持股9.88%、9.50%、9.06%。除此之外,其股东还包括广州百泽、上海圣展等。

  在渤海人寿之前,海航集团已如愿退出新光海航人寿。2018年10月10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公告,新光海航人寿变更股东及增加注册资本金申请获得批准,海航集团将其持有的新光海航人寿38%和12%的股份分别转让给深圳市前海香江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冠浦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退出新光海航人寿股东行列。

  目前,新光海航人寿已更名为鼎诚人寿,新华保险原董事长万峰出任董事长。新光海航人寿自成立以来连年亏损,该公司2009年至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0.49亿元、-0.72亿元、-0.9亿元、-0.86亿元、-1.08亿元、-0.82亿元、-0.99亿元、-0.87亿元、-0.79亿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鼎诚人寿尚未走出亏损状态。

  对于海航来说,此次拟“上位”华安财险并非首次。2016年7月,海航集团计划通过旗下的渤海金控收购广州泽达持有的华安保险14.77%股权。若该笔交易达成,海航集团将通过海航资本、海航投资和广州泽达持有华安保险34.41%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此时,李光荣恰好同时担任华安财险董事长和海航集团成员企业渤海信托董事长。

  然而好景不长,2017年5月,李光荣因个人原因辞去渤海信托董事长职务。同年7月,渤海信托副总裁任惊雷和渤海信托董事会秘书陈雷的职务也一同被免。任惊雷曾任华安财险行政管理部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陈雷曾为华安财险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助理。2017年8月30日,上述交易宣布终止。

  2019年9月,特华投资实际控制的精达股份(600577. SH)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特华投资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精达股份表示,该股份冻结由渤海信托提出申请,冻结时间为2019年9月5日起至2022年9月4日止,冻结期限三年,冻结原因未查明。同日,辽宁成大(600739. SH)亦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大股东特华投资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申请冻结方同为渤海信托,冻结时间为2019年9月5日起至2022年9月4日止,冻结期限为三年,冻结原因未查明。

  据澎湃新闻了解,李光荣在渤海信托任职期间,前两年比较谨慎,发展也很快,但后来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卸任渤海信托董事长后,李光荣旗下的特华投资因一宗贷款担保问题还坐上了渤海信托的被告席。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