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记
编者按: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航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紧跟时代潮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为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课程“三化”改革为落脚点的特色之路。本报自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从办学理念、学科优化、创新创业等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中航大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敬请关注。
建设民航强国是中国民航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才是民航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新时期民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保障。作为民航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国民航大学给自己设立了“终极”目标——将中航大打造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民航类高等学府。
志存高远,更需脚踏实地。事实上,正如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中航大长期以来面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高举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大旗,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实践化和专题化为内容的“三化”改革,为民航强国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大工程观”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的育人思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质量和质量评价标准。“我国民航教育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民航行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呼唤创新型人才,二是民航行业辐射能力的扩展呼唤复合型人才,三是民航全球化的竞争呼唤国际型人才。结合行业需要,中航大坚持‘严、实、能、用’的教育理念,强化以系统化思维和追求实现为标志的‘大工程’观念,并不断丰富其内涵。”董健康在采访伊始就直接点出了中航大的育人思想。
董健康说,以前民航教育重在强调技能,而后关注技术,“如今,要让一个项目真正实现落地的目标,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技能、技术,更要考虑落地的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等,还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有关社会责任的因素,这就是工程问题。要解决工程问题,不仅要掌握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还要具备哲学、数学、人文、经济、管理和运行需求等多方面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尤其要注重各领域知识嫁接和组构能力的培养。为满足行业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等‘三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中航大建立了学科专业布局的动态调整机制,目前设有工、管、理、经、文、法等六大学科门类,基本满足了现阶段多科性大学的发展要求”。他表示,下一步中航大还将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涉及民航领域的心理、物流、信息、气象、材料、金融等一批学科专业的扩展和建设。
中航大在基于需求导向、逐步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架构、树立“大工程”观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校提出,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满足国内外民航行业发展需求,也要兼顾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两者互动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服务学生成长的宗旨。
理念一变,观念一新。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中航大的教学质量观、教师教学观、人才培养观、教学时空观“四观”发生了重大改变:教学质量观念从原来的知识本位变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师教学观念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来的人才培养观念是专才教育,现在则强调“注重底蕴,强化适应”;原来教学时空观念是课内外分离,现在则是课堂内外一体化。
转变教育机制 培养应用型人才
“知识背出来没有用,而应该练出来,国际上办学十分强调知行合一,其实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董健康表示。
长期以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民航教育的特色,也是中航大着力的重点。记者了解到,中航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制定了“一二三四”目标,力图让学生在具备国际化视野,建立专业和管理两类知识体系,拥有质量、成本、创新三种意识以及铸就系统思维、团结协作、多岗位适应和工程应用四项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如今,中航大建立了多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获得了诸多认可。所谓CDIO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该模式是通过构建以CDIO项目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等综合能力。
“CDIO项目整个实施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指导老师并不会直接介入。当学生团队遇到前进中的阻力时,我们会帮助学生一起分析,而不会直接抛出答案或给出方式、路径。项目完成的评分高低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是由于哪些问题造成的技术指标有所偏离,这才是最重要的。”CDIO项目课程负责人华克强教授表示,通过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运行,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和经济核算能力和以及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除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之外,中航大还在空管、机务、飞行等民航特色专业开展了“卓越计划”本科及硕士试点,培养了许多能够适应航空工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并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成立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开展精英教育,为民航行业提供高端研究生人才。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中航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自建、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搭建了多个不同级别的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此外,还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这个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不仅会承接创新创业项目,还会进行学科竞赛。今年共有709个创新创业项目和55项学科竞赛,给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锻炼的舞台。”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主任高庆吉表示。
推动综合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改革要成功,教师必须先成长。为此,中航大专门成立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制定了《学术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选拔与支持计划》。为了让教师能够进一步成长,中航大陆续出台了“蓝天青年学者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依靠项目驱动和“做中学”,着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工程能力和学术能力,在教学改革和专题训练中让教师得到成长。
“在中航大,教师已经慢慢树立了‘创新源于实践’的认知规律。老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改变,以前是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现在是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中国民航大学教学处处长韩雁表示。
人才培养模式一变,教学方式必然要变。中航大启动的课程综合化、实践化、专题化“三化”改革,就直指教学方式的重建。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课程“三化改革”力度尤为明显。2011年,中航大与华北空管局对已经签约到华北空管局的在校毕业生进行了岗前培训工作,并制订了新的培养方案。“我们的教材是根据华北地区的空域环境和机场运行特点而制定的,针对性更强,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和模拟机的训练,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华北空管局参加联合授课的教员王鹏表示。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为此,中航大启动了内外部评估体系。在内部评估方面,学校构建了“三回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及教学单位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教学质量监督。在外部评估方面,学校一方面积极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一方面积极进行相关认证。2012年中航大交通运输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是民航系统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也是首家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航空类交通运输专业。2013年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在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认证中获得最高等级,即“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同时获欧洲科学与工程硕士认证。
为了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工作,中航大每一年都会确定一个大主题。韩雁介绍,中航大将今年定成了专业标准规范年,“我们学校内部对所有本科专业进行全面评估。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几个月,相当有意义。只有对专业进行深入梳理,才能发现问题,未来才能更好进行人才培养。这项工作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可,他们专门派人问学校要专业评估的汇报材料。”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表示:“学校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为主要类型,不断强化‘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为建设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世界著名的民航类高等学府而努力奋斗!”
如今,中航大正沿着这一目标努力推进各项工作。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成熟,相信中航大不仅会为民航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也会让自身更加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青岛航空启动秋季校园招聘 助力学子职业梦想
- 下一篇:小心!你的邻座美女是个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