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中亚培训项目搭起中亚民航互鉴之虹
2017年9月,一场代表中国机场运行管理专业高水准的跨国培训项目在首都机场成功落下帷幕。来自中亚地区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蒙古五国的19名机场领域专家和精英人员带着培训交流的丰厚收获与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待离开了北京。这次由中国民航局主办,中国第一大机场管理集团实施的国际培训项目,实现了中国对中亚诸国在高端机场运营管理领域的成功输出,为中国民航“走出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腾空万里,民航人加油干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对此,中国民航发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互通互联,交通先行,民航更要做‘排头兵’。”4年来,“一带一路”在民航领域从无到有,从规划布局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期间,搭建起中国东盟航空区域合作平台和中国民航对非合作平台等多个平台,推进我国民航在管理、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上的外向输出与合作。“中国民航对中亚合作平台”璀璨其间,值得高度关注。
首发之举,在2016年8月30日。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航空互联互通”为主题的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民航合作会议在新疆召开。此次会议中,民航局根据中亚地区的具体特点和民航合作情况成立了中国民航对中亚合作平台(以下简称“对中亚合作平台”)。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刘雪松总经理参会并在航空安保合作专题会议上作主题演讲,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共同加强航空安保的合作交流;二是共同推动机场业的国际化进程;三是共同推进各国的航空互联互通。
为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中国民用航空局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精心部署,以国际上高度关注的航空安保和机场管理为两大主题,由首都机场管理学院具体承办。
苦练内功,见证民航实力
向国外输出管理经验的培训就是一场必须叫座的演出,是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印证,是对首都机场集团运行管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中国民航机场行业整体实力的综合展示。
整合优势资源,展示最大机场集团管理实力
首都机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机场管理集团,享誉国内外,所辖机场50家,其中包括蝉联世界第二大年旅客吞吐量的首都机场以及被誉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北京新机场。在机场运行管理方面,首都机场集团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以及多方面先进的管理模式。
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优势经验的价值转化,,首都机场集团以管理学院为平台,以对外交流合作为契机,整合集团运行管理优势资源,深度挖掘集团下属机场中的运行管理经验,充分整合、固化组织的隐形智力资本,实现集团范围内组织智慧共享,苦练内功,蓄势待发。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是因为有了前期的储备,所以当接到中亚合作平台培训项目的任务时,首都机场集团多年来在机场运行管理方面积累的巨大能量,就有了得以释放自我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宋胜利同志对培训高度重视,专门批示要尊重文化风俗,做好培训组织保障。在集团的领导下,首都机场管理学院发挥培训资源平台优势,筛选优质培训资源,确保培训效果。参与本项目授课与参观任务的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天津机场与南昌机场这三家机场,在国内同层级机场中运行管理水平均处于前列,全面展示了集团公司的综合实力。
融入实践,强化学习输出效果
“中国的讲师在各自的领域掌握着非常深的专业知识,有着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培训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这在讲师的授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培训共组织了两次参观,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首都机场安保实际工作中的特色与重点,非常受用。”
这是来自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航空公司的阿斯兰·波克穆汗贝托夫先生对此次培训的评价。
强化实践环节是提升学习输出效果的关键举措。在筹备培训时,管理学院联合各单位召开培训研讨会,依据中亚地区机场运行管理特点与参训学员实际情况,定制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在强调理论先进性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实践经验的普适性。
为此,培训讲师均为各单位最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授课内容中融入大量的实战案例,做到用案例诠释理论,用案例引导结果。现场参观是学员最感兴趣、也是最引发讨论的环节,学员与讲师之间各种口音的英语交流不绝于耳,参观结束后双方依然意犹未尽,互换联系方式以后续交流。。
尊重文化差异,提升培训综合品质
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是培训品质提升的关键要素。
针对大部分参训人员是穆斯林的实际情况,培训管理团队与宾馆经理、厨师召开后勤保障会,商讨如何做出既符合穆斯林口味又营养丰富的餐食。参训学员风趣地表示:“这次培训不仅使我的头脑接受了洗礼,而且我的胃也受到了很好的照顾,如同在家里一样……”
基于以往国际培训的丰富经验,培训管理人员特地提前准备了专门的祈祷室,以供学员中午祈祷专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国际机场的Askarov Timur先生在第一天培训间歇,问起有没有可供祈祷的场所,当得知已经提前准备了时,他开心地说:“我以前也出国培训过好多次,也有过类似的需求,但像你们做了这样充分准备的培训,还是第一次遇到,特别感谢你们的用心准备。”
追求培训品质不仅体现在关注学员的饮食与信仰,也体现在对培训的其他环节。培训结业仪式上,当所有的灯光熄灭时,屏幕上开始播放记录着学员们在培训期间学习与生活点滴的精彩视频,现场不时地发出笑声与掌声;当自己国家的代表性建筑在屏幕上出现时,有学员大声告诉其他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某某建筑……”;还有学员看到动情之处落下了热泪……这样的培训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探索路径,构筑民航强国梦
丝绸之路以及千百年来它所代表的精神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融的象征。以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为宗旨,对中亚合作平台项目系列培训成功举办。未来几年,其他主题的培训班还将在各个维度陆续展开,对中亚地区输出更多中国民航智慧。
以海纳百川之心,探索建设开放合作之路
中国古人主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宝贵遗产。
对中亚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探索民航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在开放交流中得到共同提升。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航站楼管理部谭伟老师课后颇有感触:同来自中亚国家学员交流,我们似乎看到了我们机场十年前的影子。能够把我们摸索出来的经验与中亚同仁们分享,是我们的荣幸。他们对我们服务与安全管理方面的提问也值得我们深思,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扩大朋友圈增进交流,探索建设民心相通之路
建立民间交流的友谊之桥也是对中亚合作平台项目建立的意义所在。
为充分发挥对中亚合作平台促进区域民航交流合作的作用,2017年首次邀请了中亚地区八国以外的蒙古参加,该平台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蒙古国民航局巴特库雅·阿尔坦图雅女士因为工作的关系,来过北京很多次,但这次却感觉非常不同。“1991年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的北京发展才刚刚起步,我对北京的印象也很一般。四年前,当我的儿子在选择出国读高中时,他说要去北京。我特别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他说,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身边有很多人到中国留学,而且我也想了解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如今,我的儿子已经是北京大学大一的学生了,他说他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和这个国度。而我也觉得北京现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充满活力与魅力。当然了,我也越来越喜欢中国了。” 阿尔坦图雅女士兴致勃勃地与大家分享。
牢记民航强国使命,探索建设互利共赢之路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民航运输大国,民航运行管理水平也居于世界前列。世界上很多国家希望能够共享中国民航的运行管理先进经验,中国民航也愿意分享多年飞速发展中积累的实践财富。对中亚合作平台正是实现多方共同愿望、博采众长、互利共赢的绝佳舞台。
来自格鲁吉亚民航局的塔玛拉·阿楚阿兹女士在结业仪式上发表感言:“非常感谢中国民航局能够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培训机会,无偿地让我们学习中国民航的先进理念与实践,在课堂中听到几位老师均提到‘民航强国’这个说法,其实,在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提法,这说明我们有共同的愿望。我们非常希望将来能够邀请到中国民航界的专家到我们国家传经送宝,指导我们的工作。个人认为,中国民航业应该考虑以一个怎样的模式让中国先进技术‘走出去’,和世界各国民航人一起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机场,这将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之下,中国民航对外“走出去”步伐将会又快又稳。民航从业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借助对外培训与管理输出广阔平台的大好契机,铸造中国匠心,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实现几代人的民航强国梦而奋勇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首都机场广告甘肃分公司配合兰州机场开展安全演练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