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低空开放应“文火升温”
在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曾明确提出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面对通航产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今日民航IFLY》杂志特别邀请了四位嘉宾,以中国通航产业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们的不同角度,直面问题真诚对话,期待能借此描绘出一个更加切近通航市场需求的产业未来。
“通航的准入门槛会降低”
靳军号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
中国空域现行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家空管委或者由空军来对空域资源进行调配使用,民航局作为国家空管委的组成部门之一,积极配合其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关于低空开放,民航局更多地是推进法规的建设。在未来“十三五”通用航空发展的规划报告中,民航局正在通过法规的方式,来解决通用航空基础保障环境的问题,这包括机场建设、航油保障,飞行服务站、人员建设等问题。
修订后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将在2015年推行,这次修订后会明确提出通用航空的前置审批,将改为工商管理的后置审批,即所谓的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同时也会降低一些准入门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将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此外,在2015年10月之前,通用机场的全国布局规划也将公布。通过这个规划,我们希望能对我国通用航空的基础环境起到改善的作用。但我们的这个规划,并不是将来机场审批的依据,而只是民航局根据机场功能来提供支持政策的依据,其中包括资金的政策。现在机场的投资立项,已经下放到了各省和民航地区管理局,因此民航局规划的机场数量,未来可能会远小于各省要建的机场数量的总和。
“政策不宜过于‘宏大叙事’”
吕人力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主任
民航局近几年在低空开放方面推进的几个政策都是比较务实的,如申领私人飞行驾照条件放松的政策,即将推出的降低通用航空企业准入门槛的政策等,这些政策对增加投资,推动市场都会有效果。去年国家和民航局进一步简化通用机场建设的审批,减少审批的层级和审批的成本,这对于通航机场建设也会产生促进作用。企业也反映部分地区飞行计划申报的灵活性有所增加、审批时间也有所缩短。
但大家不要简单地期望空域可以一步到位地放开,其实飞行申报过程能减少一天,甚至减少几个小时都是有价值的,我们更看重通航飞行便利性的点滴进步。
我认为未来也会是这样一个温和的发展和逐步加速的过程。因此,从整体看行业发展的环境正在改善,大家不能急躁。这些政策都是文火,要慢慢来,而我认为这也正是这些政策好的地方,那些太过急功近利、过于“宏大叙事”的政策,可能反倒不容易见效。比如大家现在关心目视航图,但它的制定是一个大工程。我认为未来它会从通用航空比较繁忙的区域开始做 起,再逐步覆盖。并且,我国目前没有目视航图,是因为需求少,而造成需求少的原因又是由于目视航图等基础条件的缺失。因此,这是一个需要文火升温去破解的循环。
“有政策,学飞的人就多了”
吕刚 华彬天星通航市场运营总监
我们通航运营企业处在整个行业的前线,每一项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变化都是不容忽视的。比如2013年底民航局对私用驾照申领标准放宽之后,一个明显的感觉是更多的青年人,更多有飞行梦想的人都开始投入到航空产业中来。
2014年,来华彬天星咨询飞行培训和报名学飞的人员都急剧上升,咨询的数量提升了60%~70%。2013年我们客户电话每个月只能接到2到3个关于飞行培训的咨询,而2014年每周我们都能接到10到20个电话来咨询飞行培训。因此在2014年,我们飞行学员人数提升的比例也是很大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正在一步一步将我们的通航政策与国外的在接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我们的通航产业起步的比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还不能比。但我们可以以自身的现有案例,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自身的环境,共同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参考,使我们最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适合国民消费的法规体系。
“最期待让客户飞得起来”
柯莱斯穆尼(中国)大中华区销售副总裁
在国外,人们没有低空开放的概念,而是把空域分成不同的区域,即目视飞行规则的区域、仪表飞行规则的区域。在目视飞行的区域,航空图是私人飞行员可以实现自由飞行的关键,它在很多国家是可以免费得到或公开购买的,但目前中国的目视航空图人们还很难获得。没有目视飞行的航空图,就不存在空域的开放。所以我希望在2015年,中国真的能够有目视航图推出来。
当然,现在关于低空的每个政策,都是很不错的,但对于企业,我们觉得还是缺少具体的规定。总的感觉是这些政策在空管、使用者、机场之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落实系统。所以我的感觉是,现在这些政策对于私人飞行驾驶的小型飞机这一部分的通航市场来说,带来的变化还是不大。
从制造商的角度,我们最期待客户能够飞得起来,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政策。我知道民航局与国外与其对等的机构一直都有交流的项目,希望民航局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更快地把法规和规则完善起来。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