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Edward Bolen:公务飞机不应该是奢侈品



2013-10-16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200588141611712.jpg

       公务飞机在中国多被称为私人飞机,往往意味着奢侈生活,但在成熟市场,公务飞机以其灵活和高效的特点,成为定期商务航空航班的补充。

  C=CBNweekly

  B=Edward Bolen

  Edward Bolen自2004年开始出任美国公务航空协会(NBA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美国公务航空协会是一个为增进出于公务目的而使用民用飞机的企业的利益而创建的非营利组织。自1947年成立以来,对美国及国际公务航空业的发展与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太地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频繁的商务活动大幅度提升了对于快速、可靠的商务旅行的需求。今年9月5日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的交通部长签署了一份公务航空业发展核心准则声明,加速亚太地区公务航空业发展。中国也在积极推动航空业的发展。在今后五年的计划中,政府承诺改革低空管理制度,并表示将改善空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不过,目前全球2.6万多架在营公务机中,只有1800架在亚洲,中国大概只有300架。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Edward Bolen先生认为,公务航空并不是某一个特权阶层所独有的使用产品或者奢侈生活的表现。随着人们越来越普及地意识到公务飞机作为公司商务活动工具的价值,就会越来越理解公务航空的使用。

  C: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公务航空在成熟市场和中国这样的市场有什么不同?

  B: 两者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全球其他地方的公务航空最初多是短距离的航行,慢慢变成长距离航行。以美国为例,美国公务航空的发展模式是由下到上的。最开始公司会用小飞机在小范围进行区域的航行,逐渐扩展到大规模的公司进行跨洲际的航行。

  而中国刚好相反,中国的发展模式似乎是由上到下,一开始多是大规模的国际化公司,要求长距离的航行。但是我们预计公务航空的使用者将会逐渐发展到小规模的公司,并且强调区域性的航空飞行。在美国85%使用公务航空的公司都是中小型的企业。

  C: 在中国公务飞机也被叫做私人飞机,这两种称呼的不同对于其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B: 随着人们越来越普及地意识到公务航空作为公司商务活动工具的价值,就会越来越理解有关公务航空的使用。比如一台电脑,公司可以用电脑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而个人电脑也可以作为非商业的使用。

  公务航空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并不是某一个特权阶层所独有的使用产品或者是奢侈生活的表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个人不可以使用,但是根据全球经验来看,它为企业和公司服务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在美国90%甚至更多的公务航空的运营都是为了满足商务目的,而不是私人使用。公务航空让员工旅行更高效、更灵活,帮助员工在一天之内顺利抵达多个市场;也能帮助商务人士前往那些偏远地区,因此更便于他们拜访客户、顾问、商业伙伴以及潜在的消费者。简而言之,公务航空能够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提升效率和业绩。

  C: 公务航空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B: 对公务航空的监管限制以及税收都会对这个行业带来阻碍。所以首先我们期待看到基础设施的坚实建设。其次我们希望看到更加友善的税收环境,对一个行业来讲,税收水平越高,增长率也就越低。就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市场而言,一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建机场的同时需要考虑公务航空所需要的硬件要求;第二是监管环境,我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有一些开放低空的举措和改革,这非常好;第三是有关培训,商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发展,意味着各国对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以及保养维修的技师的需求会迅猛增长,有关专业飞行员的培训至关重要。

  C: 从公务飞机的未来需求分析,哪些市场将会是公务飞机制造商们的重点,中国会处于什么地位?

  B: 从增长率看,美国公务航空的增长率可能是单位数,2%、3%、甚至4%左右。中国的增长率可能高达20%到30%左右。不过考虑美国是一个巨大的航空市场,即使2%,它所换算出来的飞机需求量的绝对数值仍然非常巨大。美国正在运行的公务飞机高达1.5万架,在中国这个数字是300架左右。所以全球航空领域非常注重美国市场,因为它的市场基数大。但是中国虽然处于发展前期,发展潜力非常大。(采访:肖可)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