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文章 >> 正文

我国民航空管系统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4-09-16   作者:李芳芳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天路无痕,飞行有序。有飞行,就有空管。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空管系统努力进取,为天路保驾护航,守护“银燕”展翅翱翔,为我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空管系统各部门携手努力,通过改进管制指挥方式、加强空域管理、提高运行效率、改进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和提升气象服务品质等,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绝大部分地区的管制指挥由“一张标图桌、一部电台、一部电话”的程序管制方式,转变为先进的雷达管制。在实施雷达管制的终端管制区,接受和放飞一架飞机可以缩短到1分钟左右;航路同高度层管制间隔缩小至区域管制区内水平间隔20公里,进近管制区内水平间隔10公里,实现了航路飞行容量在相同时间内成倍增加。

  空域管理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我国空管系统成功实施了8400米以上高度缩小垂直间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米”制标准实施缩小垂直间隔的国家。空管系统自2009年开始进行了东部高空空域整合,实现了北上广三大区管中心无缝对接,更好地发挥了大区域运行优势。空域管理部门利用航路单向循环思路,先后完成了京昆大容量通道、海南地区、渤海湾等重点地区空域优化,有效提高了航路沿线机场的航班运行效率。此外,我国空管系统还加强了军民航协作,建立并完善了临时航线使用机制。2009年~2014年初,临时航线从最初的77条迅速增加到130多条,每年使用临时航线的航班约40万班,节省燃油成本约6亿元。截至目前,全国民航国内航路航线为236条,国际航路航线为149条,航路航线总距离为18.5万公里。

  运行效率不断提升。自2005年开始,民航局空管局启动了民航运行协调决策机制,在改善服务手段、减少航班延误、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深圳空管站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开展了协调决策系统的研究。到2013年底,空管系统在21个繁忙机场建成了终端级协同决策系统,优化离港航班排序,减少旅客机上等待时间。

  通信导航监视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基于IP技术的数据通信网正在规划建设中,卫星通信逐渐在民航通信中转变为备份或应急传输手段。民航电报传输经历了从无线电报、有线电传到人工电报交换再到电报自动交换的发展过程,对空通信完成了从短波通信向甚高频通信的全面过渡。国内大部分有航班飞行的机场和航路(航线)导航台均配置了DVOR/DME设备, ILS设备运行保障力度得到加强。空管系统还积极推进ATN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

  民航气象服务品质大幅提高。为了给管制指挥提供更准确的气象参考,多年来,民航气象部门不断拓展服务外延,丰富服务内涵。民航气象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系统基础资料共享和情报交换的自动化,搭建了气象产品制作与发布的统一平台。民航天气会商视频系统与运行协调决策会议系统互联互通,极大地提高了天气会商与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4年民用航空气象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为专业用户、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气象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力。多年来,民航空管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为空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区域管制中心工程相继运行,使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和服务实现了质的飞跃。2013年成都和西安区域管制中心先后投入使用。目前,沈阳和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均已破土动工,中国高空区域管制正在迈上系统化、科学化、自动化的新台阶。目前,全国共有一次雷达28部、二次雷达111部、自动化系统主用40套、35套自动化备份系统建成投产,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保障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队伍建设和法规体系建设成果丰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多年来,空管系统积极培养人才,目前空管队伍总体规模已达到近3万人。管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比例不断优化,结构更趋合理。现行的空管法规和标准已经成为空管单位管理和运行不可或缺的依据和准则。

  科技攻关硕果累累。多年来,民航空管系统积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一大批自主研发的空管自动化、监视、内话及转报等系统投入运行。其中,新一代空中交通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获得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民航飞行运行监控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多年来,空管系统杜绝了空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各项安全指标远优于民航局规定的安全指标;安全保障各类起降飞行量年均增速15%,年飞行起降保障量由1978年约5万架次,上升到2013年的786万架次;出色地完成了保障国家和人民航空运输需求、展示维护国家形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特殊重要任务等重任,多次受到上级通报表彰,为促进民航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航空器飞行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设民航强国,空管要先行。民航空管系统将始终把握安全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奋勇先行,努力提升空管运行服务品质,提高民航业的整体运行效率,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优化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