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河南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之后又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规划,正式拉开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两年多以来,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发展从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逐步向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迈进。近期,我办就航空港实验区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主要情况如下:
一、实验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1.39亿元,同比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9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0亿元,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9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1.2亿元,增长40.4%;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9亿美元,占全省的58.3%。
(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开始建设以来,实现生产总值由2010年(首次单独统计发布)的27.6亿元上升为2014年的421亿元,四年中提升近15倍。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11.1个百分点。2014年港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85:11,其中第二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所占比例较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2014年实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关口,比2013年增长91.8%,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1.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在投资总额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比例为1:4,表明当前以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投资已占据实验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大比重,并将有利于逐步改变实验区工业比重尤大的格局。
(四)航空物流发展迅猛。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已达26家,开通客运航线133条,其中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达17家,开通货运航线32条,其中国际地区货运航线28条,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6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201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580.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在全国主要机场排名第17位;完成货邮吞吐量37.04万吨,同比增长44.9%,在全国主要机场排名第8位。
二、实验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亟待优化。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DEA模型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行业发展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实验区72个行业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27,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47,规模效率均值为0.63,除了规模效率略占优势以外,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值均偏低。说明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相关产业发展效率不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优化。尤其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无法适应航空大都市的城市竞争要求。同时,作为实验区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虽然较为突出,但主要还是以加工业为主,富士康等企业甚至呈现“一极独大”的趋势,自身蕴含的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工业方面综合发展效率也偏低。
(二)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间协同发展不足。实验区规划的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的产业数据对三大主导产业具体行业分类进行归属划分,从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计、企业个数等方面来看,由于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仅有以手机通讯终端制造业为主体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达到27.5万人、营业收入2043亿元、资产总计1489亿元、企业个数达到11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他的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各方面数据偏低偏小,亟待进一步培育壮大。实验区产业之间、行业之间关联性不够强,尚未形成完善合理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三)实验区传统产业居多,临空经济基础薄弱。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航空港产业发展的驱动因子关联度指标ri求值分析,在选取的与实验区产业发展水平相关的12个因子中,关联度极强的因子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航货邮吞吐量和利用外资三个,关联度较强的因子包括专利数量、境内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城镇化率和航空运输起降架次五个,民航旅客吞吐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技术研究中心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因子则属于关联度中的因子。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航空港区产业发展的驱动因子的构成及特征,将12个驱动因子归类为传统经济因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利用外资、境内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城镇化率)、创新经济因子(专利数量和技术研究中心)和临空经济因子(航空运输起降架次、民航货邮吞吐量和民航旅客吞吐量),三类经济因子与航空港区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依次为传统经济因子(0.752)>临空经济因子(0.594)>创新经济因子(0.454)。
测算结果表明航空港区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传统经济因子的拉动。缺乏航空物流导向型的产业,虽有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商的入驻,但仍缺乏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时效性的先进制造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空港航空物流的货源基础,也影响了航空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上述模型分析显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临空经济发展的初期起步阶段,正在向临空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迈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航空港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引导产业转型;制定“人才战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以培育和完善优势航空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为核心,促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建设航空偏好型高端产业集聚区,实现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航空都市,绿色产业引领生态航空大都市。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依法依规惩戒“任性”旅客
- 下一篇:我国新一轮通用航空发展如何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