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建设:“菏泽速度”是怎样创造的?
记者感悟 机场建设创造的“菏泽速度”启示我们,机遇对每个人、每个地方都是平等的,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只有把握机遇,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才能掌握主动权,做成事,干大事;任何一个大项目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上下联动,各部门配合,锲而不舍,强力推进,才能真正打造出高速度和一流的质量;创造“菏泽速度”本身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菏泽科学赶超后来居上的关键历史时期,只要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就一定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菏泽机场选址批复最快,军地协议签订最快,预可研评审通过最快,创造了机场前期工作的菏泽速度!”在菏泽机场预可研评审会上,华东民航局副局长西绍波发出由衷的感慨。国家发改委、空军司令部、国家民航总局也共同称赞“菏泽速度”。
菏泽机场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恪尽职守的建设者们创造了机场前期工作的“菏泽速度”。而今,一条空中“天路”即将在菏泽铺筑成功,菏泽人即将可以在自家门口乘坐飞机出行。那么,机场建设的“菏泽速度”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
一
“菏泽速度”的创造首先来自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对于菏泽机场建设,孙爱军书记、解维俊市长、段伯汉常务副市长经常调度督导项目进展情况,尤其是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多次带队到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总局、济南空军、省政府、省发改委等汇报沟通。先后得到了郭树清省长、国家发改委徐绍史主任、国家民航总局李家祥局长、济南空军夏光伟副参谋长、省发改委王忠林主任等领导的关爱和帮助,极大地缩短了机场前期工作时间,创造了全国同类机场前期工作最快记录。
菏泽机场项目2015年3月获得国家民航总局的选址批复;2015年7月预可研报告正式报中央军委、国务院;2015年11月签订了军地协议;2015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顺利通过委托中国民航咨询公司评审。从项目启动到选址批复比正常情况提前1年,从选址批复到预可研上报提前半年。
在此过程中,菏泽上下一心,一次次陈述,一次次努力,几经周折,几番付出。一个个指令,一次次叮嘱,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心血,增添了建设者的信心和决心。人们不会忘记,在跑项目的那些难忘日子里,上至省市领导,下到各个部门以及负责机场前期工作的同志,可谓凝聚了千辛万苦,洒下了辛勤汗水。上到中央军委、国家发改委、空军司令部、国家民航总局、济南空军,下到地方主管部门,他们穿梭往来。经常是24小时往返北京,12小时往返济南。为给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工作,可以在门口守候一天,但人们从来没有说过苦和累……据不完全统计,前期跑项目期间,市发改委十几个人就北上南下几百次。
二
“超前谋划,主动作为,是创造菏泽速度的重要手段。”在市领导带领下,市发改委在摸清机场前期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推进方案。尤其是针对前期工作列入规划、确定机场选址、预可研报告编制等关键环节,提前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一对一精准推进措施,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组成专门班子,上北京、下上海、到广州、跑济南,全方位、多层次沟通协调,狠抓落实。
他们及时了解国家规划编制进展情况,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就把菏泽机场项目列入了国家民航发展“十二五”中期调整规划和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围绕机场选址,提前把握每个节点,主动与民航华东管理局、济南空军、空军十九师及作战部队汇报沟通,及时召开机场选址对接会、商谈会、评审会等26次,其中大型会议3次,确保了菏泽机场从项目启动到选址批复比正常情况提前1年。
三
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是创造“菏泽速度”的关键一环。
按照孙爱军书记、解维俊市长提出的加快推进菏泽机场前期工作、最大限度压缩时间的要求,市发改委,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全力推进。尤其是在机场选址报告、预可研报告编制过程中,努力克服人员少、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集全委之力,组成13个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对口负责1到2个市直部门,按照设计单位要求,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突破,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规划、土地、地震等支持性文件50余件,同时穿插编制了障碍物资料、磁偏角测量、无线电环境评估等9个专题报告,及时提报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5个月完成了机场选址报告编制,比一般周期提前4个月,国家民航总局从受理机场选址报告到批复仅用了3个月,比一般周期提前3个月。
我们有理由相信,开拓、拼搏,会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菏泽速度”,市发改委必将会按照2017年底建成通航的目标,进一步优化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多管齐下、压茬推进,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再创机场建设“菏泽速度”。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长三角机场群未来竞合发展之态势
- 下一篇:中国民航外籍飞行员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