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建设本质论
党风建设具有多层次的本质属性。深入探讨和分析党风建设这些本质属性,对于我们党构建党风建设长效机制,按照党风建设规律办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本质与现象是相对立的一对范畴,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本质呈现出多层次性。党的作风建设,是指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的活动。从党风所呈现的表现形式和党风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可以总结和分析出党风建设具有多层次性的本质属性。深入探讨和分析党风建设这些本质属性,对于我们党构建党风建设长效机制,按照党风建设规律办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风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具体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认为,党风建设具有“社会实践”“关系重构”“文化再造”“内修完善”“扬弃”“有规律性”等6个本质属性。
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党风建设和社会实践都是一种改造、变革活动。党风建设,是党组织和党员对其思想上和行为上的陋习进行改造和革新,以树立“做”的新风尚的活动,既有主观世界的改造内容,又有客观世界的“人化”内容。而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就内涵而言,党风建设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组织部分。其次,党风建设与社会实践具有同质性。社会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个基本特性。而党风建设同样具有这些特性。再其次,社会实践改造人本身。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具有“统摄”作用,人的能力素质只有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人自身存在的各种陋习和不足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改造和弥补,特别是思想和行为上的“顽疾”还必须经过反复多次的改造才能根治。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客观世界的改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即实践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的基础。总之,党风建设,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关系重构活动
党的作风,主要靠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体现。党风建设的主体,显然是指党组织和党员。那么,党风建设的客体或对象是什么?毫无疑问,建设的客体或对象,就是指优良作风。那么,什么是优良作风?笔者认为,优良作风,就是一种关系,一种“符合性”的关系;党风建设就是一种“符合性”关系的重构。首先,就内涵讲,党风的优良与否,取决于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行为习惯的“改造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客观需要的“符合程度”之间的关系。当“改造程度”与“满意程度”“符合程度”达到一致、统一时,就是优良的作风;当不一致、不统一时,就是不良的作风。这实际上是检验党风建设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准。其次,就表现形式来讲,优良作风表现两种要素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体现出矛盾关系展开过程中的一个平衡状态。再其次,就形成过程来说,优良作风体现为扬弃的运动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的这一认识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以至无穷的这一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体现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批评、团结、再批评、再达到新的团结这一党内按照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方式构建团结统一的路线。实际上,任何优良作风的形成过程,遵循的都是由“改造程度”与“满意程度”“符合程度”之间的关系不统一、到统一、再到不统一、再到新的统一的扬弃过程。
文化再造活动
党风建设,就是对党组织和党员进行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改造,以树立与客观需要和群众满意相符合、相统一的新习惯的活动。作风就是一种习惯,习惯就是一种文化,所以作风就是一种文化。党风建设,既然是一种文化再造活动,就必然遵循“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的文化建设规律,形成党风具有“一惯性和稳定性”的特征。首先,就观念文化而言,必须对党员实行思想观念的改造。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质决定的;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非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决定的;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改造各种“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这是由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决定的。其次,就制度文化而言,就是要构建党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固化于制”。所谓长效机制,是指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模式持久运行,保证某项工作或任务顺利开展或者完成的机制。党风建设,要围绕“四个抓手”(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三个重点”(预防、监督和评价)、发挥“三项功能”(导向、惩戒、规范功能)、实现“一个目标”(树立与客观需要和群众满意相符合、相统一的新作风)来构建。要着力构建促进作风建设取得明显转变与明显实效的落实、推进和保障机制。再其次,就行为文化而言,就是要培育党组织和党员良好的行为习惯,重点是以下“三个行为习惯”:按章办事和按规律办事的习惯,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行动自觉和行为自律的习惯。
内修完善活动
作风,就是一种修养。就党员和党组织而言,就是一种党性修养,即党员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内修。从修养不足转变到修养符合党性原则和要求的过程,就是内修完善的过程。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按照党性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活动。党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党员和党组织党性修养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的活动。首先,就党性与党风的关系讲,党风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其次,就党性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关系讲,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以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自己的目标。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就是为了保持和增强党员和党组织的党性,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能力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风建设,就是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再其次,就党性修养和党风建设的内涵讲,二者都具有功能上的统一性,都是为了革除党组织和党员中与党的性质和宗旨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陋习。
扬弃活动
任何作风,都有“好”与“坏”之分、“优良”与“不良”之别,并且都是同时并存的。只有摒弃不良作风,才能发扬优良作风。所以,党风建设,就是一种扬弃。首先,好作风与坏作风,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党组织和党员对优良作风的传承和创新。其次,作风建设遵循扬弃的运动规律,通过多次反复的关系不符合、不统一,达到关系上新的符合、新的统一,以实现作风建设进步的螺旋式的上升。从我党的党风建设历史看,只有坚持“纠(风)”“建(风)”并举,以“纠(风)”促“建(风)”,党风建设才能收到实效。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作风建设任务,正是作风建设扬弃运动规律的反映。当前,我们要狠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股歪风,同时要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其中,官僚主义与“为民”之风、形式主义与“务实”之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清廉”之风是完全对立的。
有规律性的活动
规律属于事物和现象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党风建设,是一种有规律性的活动。首先,党风建设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产生原因,是受各种客观条件、环境因素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党风建设,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建设活动所固化、所定格的“新习惯”“新风尚”,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实在”,党风建设的成效也是能够得到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因此,党风建设,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其次,党风建设,始终遵循着关系从不统一、到统一、再到不统一、再到新的统一的运动规律。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实际上是党风建设的总规律。再其次,党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其规律是受“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并不同程度体现了这些规律。
总之,以上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印证的。在作风建设所固有的“社会实践”“关系重构”“文化再造”“内修完善”“扬弃”“有规律性”等6个活动属性之间,实践是统摄关系,重构、再造、完善是表示作风由旧向新的转变关系,扬弃是对立统一关系,规律是本质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党风建设,就是要通过发挥“实践统摄”“关系重构”“文化再造”“内修完善”的功能,最终实现党员和党组织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改造程度”与客观需要、群众满意的“符合程度”的统一。党风建设的本质,就是一种 “符合性”“统一性”关系的重构活动,就是要建设符合客观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良作风。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从旅客非理性维权谈航班延误的治理
- 下一篇:“诈飞机”背后的社会心理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