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呼和浩特机场:多措并举 提升航班正常性



2018-07-07   作者:胡波 王超波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航班延误是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面临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因此,提高航班正常性对于旅客的出行需求来说也是最具体的“真情服务”。2017年12月19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跃升为千万级机场。随着航班量飞跃式的增长,在机场总体保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呼和浩特机场航班正常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民航工作会议精神,构建科学完善的航班正常管理体系,呼和浩特机场专门部署了2018年航班正常性工作任务,制定了全年正常率达到76%以上,机场始发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运行指挥中心多措并举提升航班正常性。

  深挖监控潜力 “不放过”每一个航班

  为加强航班保障有效监控,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设立了运行监控席,专人负责航班正常性监控工作。同时,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制定了《监控席航班放行延误统计规则》,按照局方88号令要求,对航班延误时间及原因进行统计,充分利用机场运管委平台在每周生产保障协调会上对放行延误航班进行分析。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航班放行正常率,运行指挥中心专门制定了“挽救航班”机制,运行监控席要对所有不正常航班进行预判,做到对每个本场出港航班的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航班保障过程中可能影响航班正常性的异常保障节点。同时,运行指挥中心各席位指挥员相互提醒,对各自席位上接收到的航班保障异常情况进行沟通,及时协调相关保障单位快速保障,做到出港航班在最晚关舱门时间前关舱,“不放过”每一个航班,充分发挥机场“大脑”的协调与决策职能。同时将“挽救航班”机制纳入绩效考核,对成功“挽救”即将放行延误航班的运行指挥员进行绩效奖励。

  创新驱动发展 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说运行监控席“不放过”每一个航班,及时发现航班保障过程中的异常保障节点可以极大限度的“挽救”即将放行延误的航班,那么航班放行延误自动计算软件无异于又给监控席安上了一双眼睛。为了解决运行监控席大工作量的航班监控与统计工作,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自主研发了航班放行延误自动计算软件。该软件目前可实现进港航班落地后自动计算该出港航班的临界放行延误时间(航班最晚放行延误的起飞时间),运行监控席可利用该软件辅助监控航班保障节点,对临界放行延误时间内的航班进行重点监控。出港航班起飞后,该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该航班是否放行延误及具体的放行延误时间,代替了之前运行监控席对航班放行延误统计的人工计算,极大的释放了运行监控席工作负荷,将重点工作放在航班保障节点监控上。

  同时,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机坪管制实习指挥员利用航班放行延误自动计算软件,计算出港航班的临界放行延误时间,学习机坪管制业务知识的同时,重点监控即将放行延误的航班,通过与空管塔台地面滑行席位的积极协调,优先推出此类航班,优化滑行路线,进而提高放行正常率。

  合理利用资源 把好钢都用在刀刃上

  航班放行正常性也是衡量机场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利用有限的资源高效的保障每一个航班是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对于一个前站晚到过站时间不足的航班来说,安排在远机位需要摆渡车、客梯车、地服工作人员等资源,保障速度相对较慢。这时,廊桥资源就是“好钢”。如果将此类航班安排在廊桥机位上,无异于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按照这个思路,运行指挥中心从提高廊桥利用率着手,提出了划设05号机位推出等待点标志的合理化建议,解除了05号廊桥与07号廊桥不可同时推出航空器的限制,保障完毕的航班可以同时推出,降低了廊桥资源的占用时间,从而提高延误航班的廊桥利用率。

  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在航班正常性管理中,内部对可控原因造成的航班放行延误进行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突破保障资源瓶颈,加强创新力度与绩效奖励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对外统筹联动各驻场单位,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坚持真情服务底线,不断提升运行品质,全面提升航班正常性。

  科学排布航班 缓解资源不足

  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利用统计科学知识,优化了机位排布规则,从提升廊桥使用效率入手缓解航班保障压力,减少由于保障资源不足导致的航班放行延误数量。在以往的工作中,指挥员凭借经验选择机位预排方案,机位组合不同,资源占用情况不同,往往牵一发动全局。运行指挥中心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得到了便于指挥员掌握的最优机位资源排布方案。自该方法推广后,廊桥周转次数提高,机位与登机口变更率均有下降,航班正常性进一步提升。

  分析数据 对症下药

  运行指挥中心对本场航班放行情况进行分析,从分原因、分时段、专项环节重点分析三个维度展开。航班放行延误原因从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两方面入手,可控原因包括机场责任原因、航空公司原因、空管责任原因,不可控原因包括天气原因、军事活动原因、旅客原因等。可控原因为重点治理部分,以杜绝机场责任原因,减少航空公司原因与空管原因为原则,对可控原因进行分析。其中航空公司原因占比最大,为减少航空公司原因导致的航班放行延误,运行指挥中心统计驻场航空公司放行正常率定期在会议上通报。2018年1月至5月,在总架次日均增长约13.3%的形势下,航空公司原因放行延误的航班平均每月比去年减少8架次,同比减少25.81%。

  运行指挥中心又将航班放行情况细化至每小时,并对低谷时段放行延误原因分类分析,经统计分析,单位小时放行正常率最高为100%,集中出现在7:00-9:00,22:00-24:00;低谷时段集中在12:00-14:00,17:00-19:00,该时段恰好为每日的航班高峰时段。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主要为流量控制与军事活动原因。针对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的资源分配与协调,提升正常性。

  除此之外,呼和浩特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对专项环节重点分析,以放行延误时长为切入点,对放行延误时长小于5分钟的航班统计分析,从可控保障环节入手,“与时间赛跑”,与各保障单位协同争取航班放行正常。2018年2月,对航班减客流程展开专项分析,分析发现若减客流程均按标准执行,则放行正常率日均可提高1.6%。针对该流程,运行指挥中心与地服分公司召开协调会并提出相关建议,例如: 加强航班减客流程的监管、制定详细的减客后行李装卸保障标准并纳入《呼和浩特机场运行保障标准》考虑制定行李预拉卸流程。 2018年3月,对牵引车保障流程专项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完善牵引车司机与机务的沟通机制。这样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保障资源,并且灵活应对高峰时刻航班保障任务,做到保障效率最大化,提升正常性。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