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观点:从机场构型设计看人文机场建设
机场由人而建,机场建而为人。新的时代,我们的机场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革新,制度的不断完善,更需要人文精神的不断重铸。打造人文机场,就要尊重人的需求,关注人的变化,承载人的精神。
航站楼是航空运输体系中重要的地面组成部分,它承担了全部旅客、机组、飞行器的航前准备和航后收尾工作,因而其发展进程总是与旅客量、航班量的变化密不可分。根据几何构型的不同,航站楼可分为“线式构型”和“指廊式构型”。“线式构型”指航站楼的主体结构以直线状呈现,代表机场有上海浦东机场、亚特兰大机场。“线式”航站楼最大的优势在于人均步行距离和飞行器滑行时间较短;此外,也能有效地提供更多桥位,若施以较合理的桥位管理体系,则可灵活地利用与陆侧距离较近的桥位安放大客流航班。但是此构型的缺点亦很明显,即最大步行距离长。
“指廊式构型”指航站楼在一个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多个线式结构楼体,形似手掌与手指。代表机场有北京大兴机场、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等。在登机口数量相同时,“指廊式”可显著缩短最大步行距离,提高中转效率,因而被视为枢纽机场最理想的几何构型。但用地效率较低,尤其在指廊密集处,无法停靠大型飞机,导致长航线航班只能停在接近指廊末端的位置。
两种航站楼几何构型各有利弊,需结合机场自身定位而选择。追根溯源则会发现,两种构型的优劣对比,其实来源于抽象几何图形的“凸凹性”。数学上,把图形内任意两点连线仍在图形内的几何图形称为凸图形,反之则是凹图形。于是不难发现,线式构型实为矩形结构,广义上可代指任何单体独栋凸图形建筑;而指廊式则对应“类星形”凹图形结构。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大胆推断,在设计航站楼构型时,欲平衡利弊,即兼具较短的步行距离和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则二者的中间构型——“圆形”是不二之选。
这并非天方夜谭。早在1975年,柏林泰戈尔机场的设计师就曾经尝试设计圆形航站楼。无奈受制于施工技术,最终选择了接近于圆形的正六边形构型,但“凹凸”两种构型的优势却成功集于一身。在泰戈尔机场,旅客从六边形的中点前往任何一个登机口的距离都是30米,这项记录一直延续至今;对于中转旅客来说,其转机步行路径不会超过六边形周长的一半,比传统“线式”结构至少缩短25%的平均步行距离;“环状”结构对于快速处理行李流亦有益处。同时其“凸式”外边缘又很好地解决了土地利用和大型飞机停靠的矛盾。
航站楼楼宇布局在旅客的地面服务流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指航站楼建筑主体全部集中于某一单体建筑中,形成了功能的统一,简单有效,符合旅客的通常逻辑。但缺点也很突出,就是拥堵。从统一值机到统一安检,在旅客流量较大时,由于旅客无其他替代选择,必然会造成长时间的排队等待。
“分散式”即同时设立多个设施从而实现旅客的分流。泰戈尔机场虽然只有一座航站楼,但由于其独特的放射状凸式结构,使得安检必须分别在六边形各夹角处设置安检站,以覆盖全部旅客。因此,虽然分散式布局可极大地缩短旅客耗时,但对设备、人力资源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浪费;此外,跨航站楼中转耗时过长也是“分散式”的顽疾。因此,世界范围内鲜有机场采用分散式楼宇布局。
不过,美国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却是高效分散式楼宇布局的典范。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坐拥5座相互独立的弧形航站楼。5座航站楼分别独立运行,不仅没有降低中转服务效率,其最短衔接时间反而居于世界领先行列。这得益于其优秀的空侧、陆侧捷运摆渡系统。5座航站楼虽地理隔绝,却形成了区域内的闭环,旅客可根据自身需求乘坐捷运摆渡系统,只需几分钟,便可快速穿梭于不同航站楼之间。
此外,近些年来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信息识别技术都已逐步投入机场运行中。从达美航空的“指纹识别”值机,到荷兰皇家航空的“面部识别”登机,再到自助通关、自助安检等技术的应用,都可以大量节约人力成本和机场资源,使得高效的分散式航站楼楼宇布局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
随着低成本航空在全球范围内的异军突起,一种新的航站楼构型模式诞生了,即根据不同承运人商业模式划分航站楼的归属。在成立初期,为了节约运行成本,许多低成本航空选择与全服务航空共用航站楼。但低成本航空多鼓励旅客自助值机,不设立休息室,并主要采用小机型短停运行模式,因而对全服务航空的航站楼设施并无迫切需求。于是,低成本航空航站楼应运而生。从伦敦卢顿机场的易捷航空航站楼,到吉隆坡的亚洲航空航站楼,低成本航空在量身定制的航站楼内,不仅大大缩短了旅客行走距离和飞行器滑行时间,更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当今强调个性、注重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航站楼构型设计也可遵照航空联盟、合作伙伴、承运人的需求来建设。所以,我们看到,北京机场群选择以航空联盟作为区分标准,上海浦东机场将各式合作伙伴承运人集中安置在同一座航站楼内,为的就是满足承运人的运行需求,从而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机场是人文的产物,也只有人文能让机场回归其最本质的使命。所以,建设“人文机场”,就是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就是建设民航强国的开端。(作者王圣 作者单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图说空港:湖南机场那些你不曾见过的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