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启迪智慧民航的马斯洛模型
5月16日,2019中国民航发展论坛在北京揭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郭平以“启迪智慧民航的马斯洛模型”为主题发表演讲。
智慧民航涉及到机场、空管等多个领域,郭平以机场为例,用具体的场景来描述,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展示如何推动民航进行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5G和人工智能已经在各行各业释放出了生产力,我们正在不断地迎来产业创新。举例来说,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大带宽低时延的5G支持下,观众第一次体验了全新的虚拟现实场景。
在欧洲和中国的很多城市,奥迪汽车和华为利用5G+AI实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在5G和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无线医疗、城市安全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的尝试,正在加速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马斯洛需求曲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我们认为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看,大致上也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部署ICT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第二层是安全,它包含物理安全也包含网络世界的数据安全,这是我们发展的保障。第三层是实现行业的数字化。第四层是实现统筹管理,拥有一个智慧的大脑。
具体对民航业来说,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也是ICT基础设施,把网络做好,把基础的安全保障做好,再往上才能实现更为宏观的愿望。比如我们常常提到机场及城市,繁荣的机场商圈,以及提高客户体验等等。
我们把这四层打开来看,第一层ICT的基础设施,机场数字化的第一步是实现旅客、员工和各类资产无处不在的连接,应该说当前最关键的技术就是5G和wifi6。对于旅客来说,在机场停留时间不会太长的情况下,机场的wifi要做到两点:第一速度快,满足旅客、员工使用视频、VR、AI大流量诉求;第二体验好,旅客员工一次安全接入可以畅快使用,无须频繁切换多次认证。
实际上华为在首都机场、浦东机场和深圳机场已经实现wifi6的覆盖,服务了两亿多的旅客,技术上可以达到100兆BPS。旅客即使在奔跑过程中也能看视频,他们可以和家人通过视频进行即时沟通,让科技充满温暖。
2019年将是全球5G的规模建设。与4G相比,5G带宽更高,时延更低,每平方公里连接数可以达到百万级。对于机场来说,未来的设施管理、资产管理、车辆管理乃至园区的自动驾驶,5G都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连接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不能连接,你手上的手机只是一块砖头。
安全是交通行业的核心诉求,机场安全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公共区、航站区以及飞行区,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不突破安全规则的情况下,为旅客出行、员工作业、航班运行提供便捷,应该说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一张脸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提升旅客从值机、安检到登机的整体安全保障。人脸认证的旅客,可以在部分环节少感知甚至零感知的情况下,快速地完成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我们预计到2021年,中国50%的机场将在所有的接触点,提供诸如像人脸识别的一站式服务。
安全保障之后,更重要的是实现机场的业务数字化,简单来说它的诉求就是数据要“上得来”,指令要“下得去”,业务要“可协同”。首先,数据要能够“上得来”,比如我们在深圳机场,针对物联网的30多项核心数据实现了自动采集、数据的融合,便于实时进行分析。在深圳机场,我们已经实现了对航班流等16个关键节点的自动感知和采集。举个简单例子,飞机关舱门就是一个关键的节点,现在机场需要大量的手工录入,操作和信息系统不一致就会影响航班放行,这个简单的动作完全可以由机器视觉来完成,作为流程中重要监控节点进行上报,轻松解决流程衔接的问题,当然这只是十多个关键节点的一个,最终我们希望围绕着全流程、全场景、全要素实现整个机场运控一张图。
马斯洛模型的最高层是实现智慧大脑,在航空业尤其是在机场,正在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资源分配的优化,提升效率和统筹的管理。人工智能将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机场核心资源的分配,地勤人员的工作编排,航班预测等等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提升。一个小数字,就可能产生一个很大的商业价值。
再举一个例子。华为在深圳机场运行人工智能的技术,实现了智能机位的分配,在这个AI的模型中,我们数字化的一百多个机位分配的规则和经验,把大家的经验进行积累和提取。通过精度求解算法,有效的将机位周转率从10.24提升到了11架次每天。这一提升不仅带来了机位资源的优化,同时也让深圳机场每年四百万人次旅客不需要再坐摆渡车,有效地提升了旅客的体验。
当然,智慧机场的数字化转型应该说是异常复杂的,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技术可以独立支撑,一定是多种技术的组合,我们把它称为数字底座。华为正在努力以无处不在的连接数字平台和无所不及的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机场的数字底座,它将数字融合、打通,并且进行数据挖掘处理、分享和共享。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工作,三年前华为提出构建一个互联生态,希望和产业界伙伴一起把产业做大,共同向客户交付价值,一起满足智慧航空的大安全、大服务、大运控的业务诉求,打造智慧机场的智能实体,实现智慧航空战略。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冯正霖:以智慧塑造民航业的全新未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