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安全监管力度 促进通航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自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后,我国通航产业发展迅猛,仅2014年,全行业通用航空生产作业飞行达到67.5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4.2%;企业方面,2014年新增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50家,适航在册航空器总数也较去年同期增长279架,其中教学训练用飞机增加146架,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近两年我国通航发展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面临通航产业增长的巨大压力,我国通航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仍保持着平稳向好态势,但随着我国通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飞行业务量的剧增,通航发展速度和通航安全等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今年以来通航飞行安全事故的频发现象。面对当前新形势和新情况,保障通航飞行安全特别是“黑飞”问题的治理,如何安全、高效的保障和监管通航发展成为我们民航监管部门和通航从业人员的头疼问题。
(8、9日,浙江千岛湖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分别发生直升机和农用喷药飞机出现故障而坠机)
今年上半年,安徽合肥黑飞坠机事件和四川资阳直升机撞高压线坠落事件还未平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连续两天发生两起通航飞行安全事故,两起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我们在为逝者扼腕叹息之余,这也为我们在今后如何保障和监管通航安全方面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众所周知,一个行业发展不能承受生命频失之重,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也无不例外,当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眼前失去,这也为我们留下了更加沉重的任务,而如何不让“多米诺骨牌效应”在通航产业上演则成为我们后来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在当前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通航发展不断遇到新问题,出现新情况,我们必须加深对通航产业等相关子系统领域的认识,也必须深刻的明白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发展通航同样如此。我国发展通航产业可以借鉴国外通航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经验,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我国通航运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批判性的吸收国外管理经验,否则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通航安全管理经验,那就犯了“拿来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
在当前事故的具体原因还未出来的今天,笔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从局方和通航运营者等几个方面着手,对就如何提高通航安全保障和强化通航安全监管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始终坚持低空管理改革适度有序开发原则。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来指导今后通航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责任制落实、规范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2)加强通用航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和监管体系建设。各地区管理局可以考虑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考核模式,进一步明确项目组织人、飞行组织单位负责人、监管部门负责人的质量安全责任,充分发挥局方监督和项目自防自控的作用,做到“人防、技防、物防、心防”四到位。
(3)加强通航安全监管力度,严查各类违规违章行为确保航空安全。在全行业树立安全、高效的防范意识,确保通航安全、稳定发展;各通航运营单位应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重点排查飞机机载设备、飞机防撞线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做到整改到位,对导致通航安全事故的,应严厉追究事故原因和查处事故相关责任人,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4)运用宣传教育手段,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积极推进通航安全生产长效安全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对飞行安全监管人员、飞行组织作业人员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另外,鼓励通航企业在运营中自愿上报安全隐患情况,在全行业内培养一种不用过分担心由于自愿安全报告而遭受惩罚的行业氛围,做到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
(5)积极推进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建设。ADS-B系统作为集通信与监视为一体信息系统,在某些雷达信号无法覆盖的区域,ADS-B作为二次雷达的可靠补充手段,其能有效提高地面对空中飞行器的监视能力。为此我们有必要推进相关类似系统的建设,借助新技术的应用,努力做到安全监管无死角,在源头上杜绝黑飞的可能性,从而为通航产业提供良好稳定的发展环境。
在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以通航产业为切入点和突破点,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合理掌握,既不放之任流,也不束缚不放,避免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局面。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任何复杂问题都有其本质特征,任何行业发展都必有其内在规律,通航产业的发展同样无不例外,综观近年来发生的种种通航安全事故,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没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通航发展所涉及的相关子系统的关联性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按客观规律办事,加深了解和学习通航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预估未来通航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从而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尽管通航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新挑战和新风险,只要我们不掉以轻心,就有能力、有信心防止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的安全风险,保持通航安全事故率在合理区间,只有这样通航发展带来的种种安全问题和监管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最终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建设,促进我国通航产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笔者简介
温新寿,机场运行管理专业毕业,有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工作经历,有通航飞行指挥经验,对通用航空的发展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现主要从事通航机场建设(高架停机坪)、机场净空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航空运输要当好核心区建设先行者
- 下一篇:浅析“互联网+”时代的空勤思想工作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