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珍:雪域高原格桑花
在年少时她就备受关爱,援藏教师把她当苗子培养,初中毕业后直升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人生在她面前展开宽广大道。然而,她从中国民航学院毕业后回到拉萨,做起基层财务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从西藏民航的第一个财务专业大学生,成长为民航西藏区局历史上第一位女局长。她眼中有活儿,走路带风,敢承担艰巨的建设任务,又无时不在向周围人传递温暖与热情。
米玛次仁 摄
“来到31年前到过的地方——曹家堡,感慨时光荏苒。”12月10日下午,在从青海西宁返回四川成都的航班上,白珍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31年前的白珍刚高中毕业,从读书的北京返回阔别3年的拉萨,西宁曹家堡是回家长路上的一站,其他经停点还包括格尔木和唐古拉山下的一户农家。31年后的白珍,已履新民航西藏区局局长6个月,这次去西宁是带队与青海机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
1987年,白珍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毕业,坐火车经青海西宁回西藏拉萨。
对民航的最初印象是一条路
自上学起,白珍就跟随做军人的父亲在拉萨的军营生活,母亲和两个妹妹留在山南老家,一家人分居两地。1984年夏天,白珍如愿考上了一所中专。当时她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全家五口人,家庭条件比较困难,读中专能早点儿参加工作以补贴家用。
等待去中专报到的白珍,在军营里等到了湖南教师队的一位老师。在上中学时,白珍被来学校支教的湖南教师队的老师认定是个好苗子,两批老师在交接的时候还特别交代,“这个小孩儿要重点盯”。满头大汗的老师有些激动地告诉她,北京的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简称“民院附中”)把她录取了。没想到白珍的回答是:“我没有报北京的学校啊!我不去,我要读中专。”
白珍的父亲当时正好回山南了,那个年代没有什么通信工具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为了不让白珍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这位老师听说她舅舅、舅妈在西藏日报社工作后,用自行车拉着白珍赶到她舅舅家,由他们做主让白珍参加了民院附中的体检。
1986年,在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读书的白珍参加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采珍珠中打防守位。
事后他们才知道,那一年,民院附中的老师直接到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把拉萨市成绩排前13名的初三藏族考生全部要走了,白珍就是其中之一。
到北京上学是白珍第一次接触民航。他们先从拉萨坐飞机到成都,再从成都坐火车到北京。第一次坐飞机给白珍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特别不平坦的机场路,早晨9时多从拉萨市里出发,太阳快落山了才到贡嘎机场。“那条路很远、很烂,机场那时候是土坯房子”。虽然坐飞机和坐火车都是第一次,但白珍印象最深的是晚上到北京后,“学校派车去火车站接我们,在回学校时经过天安门广场,课本上的东西就这么出现在眼前,完全不敢相信”。
国家很照顾白珍他们这批少数民族高中生,不仅不收学费,还给他们发饭菜票。民院附中的老师更是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3年寒暑假她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去新街口的少年宫学绘画、学电脑,夏天就到陶然亭公园游泳。“那时候的我忙得很”。
1987年,中国民航学院开学第一天,白珍(左一)与宿舍同学在校园里一架飞机的客梯上合影留念。
在高考时,白珍最想去的是位于河北廊坊的武警部队学院。当年学院在西藏招一个考生,她特意给学院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愿。学院老师回信说,他们准备招一名男生,这才让她放弃。最后,她以高出本科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被中国民航学院录取。很多年后,白珍出差去尼泊尔,在回国时从樟木口岸入境。同行的人认识口岸驻军的政委,大家在一起吃饭闲聊时发现,这个政委居然就是当年被武警部队学院录取的那个西藏考生。更神奇的是,他当年还报考了白珍在中国民航学院就读的专业。
白珍的运动天赋在到北京后显现出来,当时身高1.68米的她被体育老师相中开始打篮球。到中国民航学院后,她又担任经济管理系女篮队长,代表学院到处参加比赛。在田径上,她主攻5000米和10000米长跑。“跑道一圈400米,10000米就是25圈。在跑第5圈、第6圈的时候最难,但只要熬过去,后面真不累。这与人面对困难是一个道理。你认为最艰难的时候回头来看真不算什么,把这个‘最艰难’迈过去,就真觉得没那么难了。”
1989年,在中国民航学院读书时,白珍(右一)与同学们一起去郊游。
做了邦达机场的第一笔会计账
1990年,白珍毕业了。她与来自西藏的其他同学都放弃了难得的进入国航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西藏。
当时,西藏只有拉萨一座机场,大多数时候每天只飞一班拉萨—成都航班,虽然用的是图154和波音707这样的大飞机,但机票仍然特别紧俏,有的人甚至为一张机票而等上十几天。白珍的家在拉萨市区,当时区局在市区的售票处似乎应该是她的首选,但在大学里学规划和财务的白珍觉得那不是适合自己的地方。
分到区局财务科后,作为财务系统的第一个大学生,白珍正赶上老同志都被抽调去做专项工作。科长把区局的总账等一大堆账册抱到白珍面前,“这个活儿就交给你了”。虽然在大学里也学过用算盘算账,但工作量没有区局这么大。工作量猛增,自己又没有经验,一页账辛辛苦苦算下来经常差几角几分,只能从头再来。这让白珍对工作的第一印象是加班。
1992年,西南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57飞机首航成都—拉萨航线,白珍(左一)与区局同事迎接首航机组成员。
“有时候连周末都回不了家,但正是加班促成了我很快胜任财务工作。工作了两个月,整个区局100多人的工资表,我半天就能手写完。”白珍说。
在刚工作的时候赶上业内发生了几起票证案,这让白珍认识到财务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加上父亲在部队也是做财务工作的,每次回家父亲都会跟她“唠叨”很多,所以不管自己在一线财务岗位上工作还是后来分管区局的财务工作,她经手的账目都清清楚楚,没有一点儿水分,特别让人放心。
1994年,西藏民航的第一座支线机场——昌都邦达机场——建成。担任民航西藏区局财务处副处长的白珍,带着区局交给她的10万元现金,跟同事一起坐一辆吉普车,从成都经川藏线赶到了邦达机场。验收、接收完机场后,其他同事回拉萨了,只有白珍和拟任的昌都航站站长两个人留了下来。她在当地给昌都航站完成了企业注册,添置了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床和被子,做了昌都航站的第一笔会计账。
1994年,民航西藏区局组建昌都航站,为即将通航做好准备。图为白珍(左四)与区局第一批援昌人员在昌都邦达机场合影。
结束贡嘎机场43年无夜航的历史
2008年,运营43年的拉萨贡嘎机场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突破——助航灯光工程启动。此前因为没有助航灯光,拉萨是省会(首府)级城市中唯一没有夜航的。
白珍那时是分管规划工作的区局副局长,在项目评审会上被领导突然点将,开始担任助航灯光工程指挥长。“领导当时直接指着我说,既然是你跑的项目,前期你都比较了解,那就你来做吧!”
在上学时是文科生,又从来没有管过建设工程,这让白珍心里没底。更何况这个项目的工期被确定为两个月,在民航历史上都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工程的先例。“让你干,肯定是认为你能把这件事儿干成。你也不好讲什么条件,就得接活儿”。白珍说,好在不管是由区局本部人员组建的工程部、综合办,还是民航局机场司、规划司、财务司和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所有人拧成一股绳、憋着一股劲儿,最终不到60天就把这个项目完成了。“给我的感觉是,大家如果真的心往一处想的话,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整个工程是24小时作业,白珍的孩子想她了,她的父母就在周末带着孩子从拉萨市区赶到贡嘎机场,在机坪的高杆灯下找到她。孩子和她一起看着测试的高杆灯上去又下来,上去又下来。
2008年,拉萨贡嘎机场助航灯光工程完工,结束了43年无夜航的历史。图为担任工程指挥长的白珍(右一)在亮灯仪式上致辞。
助航灯光工程建好亮灯那天晚上,白珍他们把区局所有职工都带到灯光带上,看着跑道旁的灯光一路延伸到机场尽头,再延伸到雅鲁藏布江里,所有人心潮澎湃。最让白珍激动的是试飞那天晚上,10年后回想起那一刻,她仍然情绪不能自已,有些哽咽。她说,夜航试飞成功的合影里没有她,因为她受不了那种强烈的情感,整晚都待在塔台上,看着试飞飞机平稳地在贡嘎机场落地。
助航灯光工程完工后,白珍又被任命为贡嘎机场扩建飞行区配套项目工程的指挥长。这个项目牵扯到老候机楼改造、跑道盖被等。白珍扎在工地现场,从钢筋的捆扎状态到如何灌浆,再到怎样放坡,一点点听汇报、向专家请教,最终再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对于自己分管的基建工作,白珍非常重视安全,不光是施工安全,还有财务安全。“西藏的5座机场全部是高高原机场,每年的可用工期只有四五个月,很多项目的工期很紧张。这个时候你就得实事求是,既要顶得住压力,又要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我们是吃安全饭的,首先安全不能出事儿”。在财务安全上,他们引入第三方造价咨询,让自己多了个“外脑”;在工程完工、国家财政评审前聘请懂基本建设审计的第三方来对项目进行审计,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保护了干部。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从6年前担任民航西藏区局党委书记开始,白珍觉得自己比以前更离不开西藏了。每次离开的时间长了就会发慌,而这种症状在登上返回拉萨的飞机后会突然消除。在白珍看来,她的身体条件比内地来的干部更能适应西藏的环境,遇到突发情况,考虑也能周全一些。因此,即便与父母一起住在拉萨,她也只是在区局领导班子比较齐的情况下,才抽空从机场回去一趟。机场高速路通车以后,这段路的单程时间缩短到了一小时,但白珍仍然觉得时间长。“我想,机场无论出什么事儿,最好自己都在现场,能第一时间赶到”。
1994年,白珍(右一)在去邦达机场的路上与同事合影。
指挥官如此,队伍如何呢?在前不久的一起突发事件中,扮演应急保障角色的区局职工担架队火速到位,很多人连车都没有停好,第一时间就冲到了机坪上。“民航西藏区局的员工队伍是一支能拉得出去的队伍,而且拉出去肯定能打胜仗。到目前为止我敢这么说,因为我们53年来没有打过败仗”。
白珍并不喜欢定宏伟的目标。在她看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最多有两三年的预期就很好了。但有一项工作,她愿意花10年时间去做,那就是人才培养。
高原环境艰苦,很多内地来的职工都选择孤身一人在区局工作。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坚持不下去,便回到了内地。不少人反感,觉得他们把区局当成培训基地,拿完各种证照就走了,但白珍挺理解他们的。“在物质条件都具备以后,你是不是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东西,如希望能陪着孩子长大?你要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可能也会这样做,因为区局缺了我可能没事儿,但是我们家缺了我肯定不行”。
她和区局领导班子想出各种办法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一方面将上级支持的增加薪酬总额向昌都、阿里这两个条件最艰苦的航站倾斜,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为解决昌都航站机关与业务单位办公场所距离较远、业务单位条件艰苦的问题,他们在机场与昌都市中间的一个低海拔小镇建立了新的基地,准备把机关人员搬过去,同时减少员工在4300米海拔过夜的情况……
2018年12月18日,拉萨贡嘎机场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白珍与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员工一起铲雪。
过去几年,在西藏自治区的一些学校,特别是机场所在地的中小学,经常会看到民航西藏区局员工的身影。他们通过民航知识进校园活动,把民航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中。2017年,他们将这一活动延伸到内地的西藏班,希望更多的孩子报考民航院校,并在毕业后加入民航西藏区局的大家庭。
今年8月,一批新员工加入民航西藏区局。在一堂新人课上,路过教室的白珍与他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她说:“我也是大学毕业来到这里的,到现在已经28年了。我的孩子与你们一般大,她今年上班的话可能就在你们中间。”白珍向他们讲述区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讲自己对他们的希望……
现在的白珍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在邦达机场打篮球了,也不会再跑10000米了,前几年还做过肿瘤切除手术。但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与付出下,拉萨机场今年的旅客吞吐量超过了400万人次,整个西藏区局的旅客吞吐量今年达到了500万人次,更多的机场项目和工作正在推进,白珍祖祖辈辈生活的西藏离内地越来越近了。
(未署名图片均由白珍提供)
寄梦蓝天
53年来,西藏民航积累了大量的高高原机场建设和运行保障经验。过去我们是低着头做事,我希望未来能够花些心思总结我们高高原机场建设和运行保障的经验,提炼我们西藏民航的精神,在这两个方面对中国民航乃至世界民航贡献我们的力量。
——白珍
本期主角
白珍,藏族,西藏山南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经济管理系。199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民航西藏区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委员。
历任民航西藏区局计财企管处副处长,财务处副处长、处长,区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区局党委书记、副局长。1994年当选民航西南管理局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吕尔学调研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