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联邦快递亚太区总裁蕙嘉琳:让未来成为可能



2019-02-21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几乎在各个地区的各行各业,人工智能(AI)、机器人和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都被誉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大大小小组织都在衡量自身关于机遇与风险的问题。

  在联邦快递,我们也在问自己:“目前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哪些适当的技术,能够对我们的客户、我们的员工以及我们的社区产生切实的影响和益处?”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成果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根据最新的预测,到2021年,数字化转型将使亚太区的GDP增加约1.16万亿美元。尽管消费者处于这些技术的接收端,但是,仅相对较少的消费者真正理解正在发生的许多变化。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优势是实实在在的,以联邦快递为例,我们的客户以及他们的客户每天都在了解这些优势。

  除了这些不断增长的数据,真正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生活也许将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可预测。

  直观的便利性

  在最人性化的层面上,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包裹,技术将为我们带来便利,并正在实现这些便利。

  文书工作既耗时又枯燥,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减少这类工作。我们正在开发由人工智能支持的Alexa应用程序来启动货件运输,客户在整个流程中,可以通过无需手动和无纸化的方式与数字助理进行交流,我们的数字助理会询问适当的问题来帮助他们完成任务。我们网站上的在线虚拟助理已能够对有关联邦快递的问题进行即时回复。随着更多人使用它,它只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图:让未来成为可能 联邦快递供图

  采用自动化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联邦快递平均每天要处理的货件达1400万件以上,这意味着我们有无数机会让操作变得更快、更好、更安全。

  像冰箱一样大的箱子根本不适合我们仓库内的传送带。所以我们使用一组移动机器人在设施范围内搬运这些笨重的物品。我们用电影《神勇三蛟龙》(Three Amigos)里的人物为它们命名,它们分别叫作Lucky、Dusty和Ned。将货物从卡车上卸下并运到传送带上进行分拣的工作十分枯燥,所以我们正在测试由机器人自动化来完成这项单调乏味的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解放劳动力来从事需要人力的灵巧性的工作,例如将形状不规则的物品装入狭小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在对可以承载更重负荷并能跑得更远的快递机器人进行投资。在未来几年内,这些机器人很有可能被用于为家庭和公司办公室派送货件。

  每天,超过18万辆联邦快递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所以按逻辑来说,下一个目标是自动驾驶汽车。十个道路交通事故中有九个是由人为失误导致的。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大大提高我们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尤其对于长途重型卡车。

  尽管自动驾驶卡车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进入货运行业,而我们已经着手测试将卡车连接成一个小运输“车队”的尖端技术。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无线通信系统,第一辆运输卡车上的驾驶员可以控制其后面的运输卡车的加速与制动。该技术旨在降低风阻并节省燃料。

  建立信任和透明度

  一直以来,要建立强大的物流,信息与货件和包裹本身一样重要。因此,在物联网和区块链成为关键支持技术的情况下,虚拟世界或能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最深远影响,这一点并不令人惊讶。

  比如,有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知道包裹的位置,也要了解包裹的状态。药品、拯救生命的人体器官、新鲜食品和鲜花以及其他易腐食品都需要在严格的温控及条件下进行运输。我们开发了一种能从包装内部进行近实时监控的仪器。SenseAware可以提醒托运人货物是否处于规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或者是否受到过度的光线或其他可能影响货件质量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区块链提供了更高的信息透明度,它可以缓解在客户发货和收货之间发生的一些涉及时间、付款和货物损坏等最常见纠纷。

  区块链使用计算机代码,在一个永久性的数字分类账中记录交易和交付的每一步,除非所有参与者达成一致,否则这些记录无法被更改。它甚至有可能首次向任何人提供这些信息,从而将跨境物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已经在测试用区块链跟踪体积大、价值高的货物,并与货运联盟BiTA或其中的区块链紧密合作,以确保物流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从这项技术中获益。

  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运输和其他技术进步已经在一段时间内让人们看到了其具有颠覆性的前景。联邦快递在清晰认识未来前景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通过在当下开发直接有益于客户的创新技术来实现我们所期的未来。作为一家公司,我们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可能性,我们深知巧妙利用创新技术有助于我们以深刻而有价值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